官升镇

官升镇

中文名 官升镇
车牌代码 川J
别名 官升店,牛来场
地理位置 射洪县东南部
邮政编码  629224
国家/地区  四川 遂宁市 射洪
政府驻地 人民政府驻官升新街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官升镇基础设施齐全,农业优势明显,已拥有大小电力排灌站16个,装机总容量已达1800千瓦,各种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全镇农业基本达到了旱涝保收。官升镇土地、劳力和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土地和养殖水面容易租赁,其农业、水产和畜牧养殖的开发潜力巨大,尤其适合大面积开发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人民政府驻官升新街,电话区号0825,邮政编码629224,西北距县城23千米。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5°29′16″~105°34′25″,北纬30°47′8″~30°51′33″。地处射洪市东南部,东接蓬溪县槐花乡,南连洋溪镇,西接金鹤乡,北邻青岗镇。人民政府驻官升新街,电话区号0825,邮政编码629224,西北距县城23千米。

行政区划

政区沿革

清初属务本乡。

民国29年(1940年),增设官升乡。

1950年,成立官升乡人民政府。

1958年,改为官升公社。

1966年,改为红岩公社。

1984年,恢复为官升乡。

1992年,由原官升、青果两乡合并组建官升镇。

政区划分

截止2011年末辖官升、二明、东涪、烂泥沟、朱家庵、塔子、九龙、王家沟、凉水井、花桥、水潮沟、牛家祠、梨园、白侯、青果、金银、铺垭等17个村民委员会及官升店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官升镇下辖村:

官升村 二明村 东涪村 烂泥沟村 朱家庵村
塔子村 九龙村 王家沟村 凉水井村 花桥村
水潮沟村 牛家祠村 梨园村 白侯村 青果村
金银村 铺垭村 官升店社区村

得名历史

官升村 二明村 东涪村 烂泥沟村 朱家庵村
塔子村 九龙村 王家沟村 凉水井村 花桥村
水潮沟村 牛家祠村 梨园村 白侯村 青果村
金银村 铺垭村 官升店社区村

官升镇人口数据

官升镇原名“牛来场”,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位朝廷巡案官员路过住宿于此,遂改名为官升店。清光绪年间设官升店场。以后沿用官升名。

资源环境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0790
10841
9949
家庭户户数 580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195
家庭户男 9806
家庭户女 9389
0-14岁(总) 5283
0-14岁男 2825
0-14岁女 2458
15-64岁(总) 13594
15-64岁男 7168
15-64岁女 6426
65岁及以上(总) 1913
65岁及以上男 848
65岁及以上女 106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791

总人口16060人(2017)。

经济发展

总人口 20790
10841
9949
家庭户户数 580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195
家庭户男 9806
家庭户女 9389
0-14岁(总) 5283
0-14岁男 2825
0-14岁女 2458
15-64岁(总) 13594
15-64岁男 7168
15-64岁女 6426
65岁及以上(总) 1913
65岁及以上男 848
65岁及以上女 106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791

乡镇建设

官升镇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北缘,介于北纬30°40′,东经105°10′-105°39′之间,幅员面积39.71平方千米,海拔最高674.4米,最低299米。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西晋置县。官升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东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雨量较少,常有春旱;夏季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多夏、伏旱,暴雨不多,偶有洪涝;秋有气温下降快,多绵雨;冬季干燥少雨,温暖多雾,霜雪不多。年平均日照1306.9-1471.8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0.67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2°C。年降雨量908—993mm,年平均蒸发量为985.7—1265.1mm。

基础建设

2007年官升镇实现工农业经济总收入2.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全镇总人口14031人,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6149元,较上增加520元,增长8.5%。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达2381元,增加160元,增长6.7%,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38.7%;畜牧业人均纯收入2688元,较上年增加275元,增长10.2%,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43.7%;二、三产业及劳动转移人均纯收入达1066元,较上年增加85元,增长7.9%,占全镇人均收入的17.3%。

产业改革

土地建设

官升镇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电力、电讯设施齐全,有35kv供、变电所一座,通讯铁塔16座,电话装机量9200多门。全镇现有初级中学三所,中心小学一所,下辖5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分部,中心幼儿园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镇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大幅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年收入逐年提高,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种植主产业支柱,劳务经济和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构成了官升镇农业生产体系的主体和亮点。全镇农村文化建设、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社会的和谐。

官升镇先后完成了镇区克铁路、中心路、电站路等九条镇区道路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二横六纵一环的镇区道路网格体系,相继完成了供水、排水、供热、绿化、照明、桥涵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据统计,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6894.85 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87.85万元,房地产投资3807万元),新增水泥及沥青砼道路九条,铺设路面面积为76880平方米,埋设路沿石12816米,新增供水管网7900米,排水管网4000米,供热管网2600米,绿化管网8500米,新增绿地460亩,新建集贸市场1座,新建文化广场1座,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新增照明路灯232 盏,新增过路桥涵18座,拆迁房屋12000 平方米,拆迁和迁移各类通信、电力杆97个,线路4850米,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累计出动义务工31500工日,节约资金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同时,加强了沿街建筑的拆旧建新改造工作力度,累计新建楼房62栋,新增楼房建筑面积为63449平方米。经过开发建设,使得官升镇从原来结构单一、规模较小、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小镇,变成初具规模、设施基本配套、经济日趋繁荣、绿树成萌、卫生清洁的新型工业城镇。

招商引资

2008年官升镇面对持续的干旱,官升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旱灾之年不减收,力争年初目标任务的完成。官升镇对无收的地块准备播种秋菜、秋洋芋等,全镇计划种秋菜1500亩,秋洋芋2000亩,做到大春损失晚秋补。要求户平增养1头猪、10只禽,全镇共补栏生猪1000头,家禽7000只,做到种植损失养殖补。镇劳务输出办通过与省、市、县劳务站联系,扩大劳务输出,全镇已输出劳务人员8000人次,做到农业收入非农业补。官升镇专门成立了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并积极联系科技部门到该镇作技术培训。高产示范片100亩,辐射2000亩,项目实施所有面积已全面落实,并登记、造册,种子、农膜、农药和肥料准备到位,水稻种植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4月上旬,水稻育播将全面铺开。确保生产所需,及时做好种子、种苗、农肥等生产资料的储备供应;搞好技术培训,建立高产示范点片,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在小康示范村建立示范片50亩。此外,官升镇还主动与仁和榨菜厂取得联系,通过订单的方式发动农户种植榨菜500亩。

精神建设

官升镇在对废沟、废渠和滩涂地开发复垦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将复垦的土地以租赁、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农户个人,用以发展高效速生林和种植示范园地,使复垦的900多亩土地成为高效经济田。官升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总体目标,实行耕地占用和开发复垦同步进行。官升镇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了立项、开发和建设,截止2008年12月,官升镇新增耕地15000亩,年增加农民收入1500多万元。 官升镇土地后备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上,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治理,分类复垦。招商引资地处射洪与蓬溪交界处的官升镇,2008年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发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0余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20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