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公寺

郎公寺

中文名 郎公寺
所属景区 大宗山朗公寺景区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朗公寺(大宗山朗公寺景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城北15公里处,东与临沂市区相邻,主峰海拔257米。

朗公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因朗姓高僧所创而得名,历经南北朝,隋、唐、元为鼎盛时期,为古琅琊郡寺院之首,被称为齐鲁四大名寺之一,曾与万德灵岩寺和杭州的灵隐寺相齐名。

寺名由来

郎公寺郎公寺

相传,郯国故地东海县境内,有一富豪朗公,名卓大。卓氏五旬之余,膝下九女,无子,求子甚切。是年春,卓大去泰山降香求子归来,途经大宗山脚下的车庄,酣睡中仙人托梦:朗公、朗公,此山九头,不出国公出王侯,你若募捐建寺,来年定生贵子。朗公卓大醒来,深信不疑。

回家后,携带银两至大宗山,建成该寺,并邀年少出家多载的胞弟朗公卓锡,携数名弟子来此结庐供佛。

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暮春,王羲之来到大宗山,朗公寺主持朗公卓锡来到王羲之跟前,请求他题写寺院楹额,王羲之欣然答应,挥手写就“大宗山朗公寺”。

历史沿革

郎公寺郎公寺始建于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为古琅琊四大名寺之首,曾与万德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齐名。 朗公寺历经南北朝,兴于唐代,盛至明清,毁于战乱。1997年,大仲村镇政府筹资修葺一新。

大宗山

大宗山系九顶莲花山、万仙山、转经山统称,又名朗公山、驴脖子山等。山名由来其说有二:一则登高鸟瞰,转经山之峰恰“ 宝盖”,而九顶莲花山宛如“ 示”字,南北一脉,峰峦叠翠,逶迤回环,酷似王羲之行书“宗”字,故曰:大宗山。二则“宗”字旧指宗庙或祖庙。按佛教论,有佛爷或高僧来此之意,故称:大宗山。“饮数兰陵酒,观当宗山景。”这是唐代李白赞美大宗山的绝句。

碑林碑碣

林间小路林间小路大宗山无处不有碑。在碑林中,幸存下来较早的一幢石碑是开皇辛丑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时重修朗公寺所立。碑碣中最有神话色彩的是观音菩萨收降大青蝎时点石所成的“阴阳碑”,在同一平面内,从不同角度看此碑,其高度各异,给人以形象感。

杏抱槐

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观——杏抱槐。杏树有一搂粗,树桩部有一小小空洞,洞中生长出一棵幼槐,有成人拳头粗,高过一人,茁壮挺立。

传说,这棵杏抱槐原为槐抱杏。唐代初期,槐树搂半粗,高三丈,怀里的杏树三人多高,已开花结果。老槐树除了抚养幼杏成长,还常为相爱男女牵线保媒。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一妖孽被火龙追赶,遁匿槐树间。火龙口喷火焰,寺中僧人发现老槐树干已被烧煳,怀中杏树枝叶烧秃,树下怪物肉煳骨朽。随后,火龙口喷清水,洒在槐抱杏根下,腾空而去。

槐抱杏大难不死,时过境迁,年幼杏树锻炼得干坚、枝挺、叶茂,长成一棵麦黄杏,继承老槐树天职,怀中又抱小槐树,小槐树乃老槐根生。

景点

天王殿:四大天王虎目圆睁,脚踩八怪,十分威武。寺内东西配廊房、钟鼓楼、碑亭等建筑。

杏抱槐: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观―――杏抱槐。宛如母子,相偎相依,扶老携幼,亲情绵绵,蔚为壮观。

塔林:上寺西行50米,古柏中有塔林一处。塔林为寺中历代僧人圆寂安葬之处。僧人圆寂后,尸首葬于塔林,灵魂经南边的天桥赴西天极乐世界,当时有塔七十八座,塔高不一,高者十余尺,低者亦有二人高,塔基石为鼓形,塔身为六面体巨柱,塔顶为圆锥体,掩映于松柏之中,巍伟壮观。

聚仙阁:此阁端座于奇石峭壁拥抱的盆地之中,宋潢书斋以北。阁分两层,石柱飞檐,流光溢彩,阁内香雾缭绕,仙气荡魂。“胡三公”脚踩祥云,手持宝伞,慈眉善目,奈人仰慕,仙阁前碑文记载:车庄卓姓先祖卓云仙,救一狐狸于危难,狐狸变作一老者胡三公,与卓去仙结为兄弟,后卓姓族人人财两旺,族人建一阁楼,取名聚仙阁,以示奉祀。

碧云观:位于玉涧以北,峭壁之阳。此观早年飞檐重叠,琉璃瓦顶,前后两进院落,前5间为送子娘娘殿,殿内送子娘娘妖娆无比,光彩照人,怀抱赤身男童,左右两侧侍金童玉女;后9间是观音殿,中间3间供观世音菩萨,像高3米,立于莲花之上,神态端庄、慈祥。右手拿杨柳树枝,左手持净水瓶。东配殿供文殊菩萨,西配殿供菩贤菩萨。如今,已失去了当年的宏伟,但迹形犹存,灵气犹在,是善男信女求子求福的好地方。

佛爷洞:碧云观东,峭壁陡崖之上,天生一洞,洞府邃幽,名曰:“佛爷洞”。洞前玉涧流淌,四周古松苍翠,绿树掩映,遮天蔽日。传说:佛祖为教化、超度一性情粗野的顽子,化为一老者,居于此洞,教顽子修炼百日,终成正果,化为金翅大鹏,终生辅佛。佛祖居住的石洞被称为“佛爷洞”。佛祖教化顽子的传说,广为流传,方圆百里,不少乡民拎着孩童到佛爷洞前抚摸一番,三磕九拜,烧香祈祷,期待顽童聪明伶俐,学业有成,至善至孝,终生无灾无病。

红孩儿桥:碧云观南,玉龙涧之上,有座石拱桥,叫红孩儿桥。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大明弘治年间。因桥北送子娘娘殿的娘娘常遗红孩儿抱子经此桥,送给前来求子者,所以这座桥便称为“红孩儿桥”。民间有:“红孩儿桥灵悠悠,小媳妇不育桥上走,送子娘娘点罢头,来年准生胖娃妞”的顺口溜。

万年松:红孩儿桥西行五步许,玉涧之阴,巨石中冒出一奇松,蟠曲虬节,古貌苍然。传说,松树是善良小龙女的化身,是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象征,被称为万年松。

神泉:位于转经山之阴,山腰间。相传,此地久旱无雨,河干井枯,偶出一泉,泉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有一盲人携子来朗公寺降香,口渴掬泉水饮之,洗面,目复明。四方乡民闻之,皆来取水治病,果真灵验,遂称神泉。世人为感恩戴德,捐资建一神庙。上刻楹联:“山中生泉滋万物,地中有水润众生”。匾额:“泽及生民”。

九步天阶:由神泉下百余步,有一巨石,东低西高,天生九阶,酷似阶梯。相传,西天佛祖降临大唐传经,驻足大宗山,见众僧绕山诵经,便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后踏石阶,乘神骥西归。如今,蹄印清晰可辨。佛祖踏过的石阶,被称为“九步天阶”。

观日台:位于转经山顶峰,建于唐代初期,久经苍桑,历遭战火,只留残迹。立观日台,观日出胜景与岱顶日峰无异,人称鲁南“小岱顶”。乾隆皇帝登观日台曾赐楹联“碧海金黄色波涵旭日,苍穹清静拥祥云”。

龙泉井:朗公寺门前,九龙涧南,地势平坦,绿草如茵,树荫下有一口石栏水井,曰“龙泉井”。此井水搬倒不溢,黄旱不枯,冬暖夏凉,井水澈洌。常饮此水,延年益寿,随意饮用,绝不腹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