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分工

垂直分工

目录导航

简介

当前,国际分工模式已经开始由产品分工(“垂直分工”)向要素分工(“水平分工”)转变,即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

垂直分工下的国际产业链一般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主导,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往往主要从事制造加工环节,在分工中处于低端。虽然诸如贴牌生产等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按照合同完成订单生产即可分享利润,并不负责产品销售,市场风险低,但其弊端是制造加工环节可替代性很强,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加工企业为争取订单,常常被迫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付出的土地、厂房、设备、水、电等物化要素成本和简单劳动成本的投入也很大。而掌握了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跨国公司,其所投入的信息、技术、品牌、管理、人才等知识密集要素由于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因为研发和流通环节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大,按照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跨国公司便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历史

关于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问题。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

(1)认为国际分工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相适应。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至今国际分工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地理大发现开拓了国际分工的第一阶段(15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开拓了国际分工的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开拓了国际分工的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二次大战后,随着新的产业分工,国际分工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第四阶段。

(2)认为国际分工的发展与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至今国际分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8世纪开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9世纪末开始为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段;战后开始为国际分工的扩大和发展阶段。

(3)认为战后的国际分工与战前的国际分工有质的不同。它作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有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多类型和多层次,即不仅深入到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而且深入到了部门内部的不同产品之间。

(4)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之后,特别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之后,国际分工就形成为庞大的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落后国家处于“外围”地位;形成“中心”支配“外围”,“外围”依附“中心”的格局。

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均有着两面性: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本身看,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从经济发展看,有互补和依附两重性;从经济利益看,有互利和剥削两重性。

(2)国际分工的类型主要有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等三种。

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分工是否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少学者都认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但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主要有:(1)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没有必然联系;

(2)国际贸易产生于国际分工之前;

(3)国际贸易的基础是资源优势、国际条件差异、预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特定的社会目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