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词目】隐藏

【拼音】yǐncáng

【注音】ㄧㄣˇㄘㄤˊ

【英译】

【韩译】숨기기

【基本解释】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

详细解释

含义

1.躲避﹔躲藏。

2.指帮助躲藏起来。

3.掩盖﹐掩饰。4.隐晦﹐不直露。

5藏匿;隐蔽。

出处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隐瞒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又如:隐塞(堵塞)

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