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港镇位于 江西省 乐平市区以南, 乐安河北岸,是 乐平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仅1公里, 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5万亩。截止到2008年11月,下辖30 个 行政村,167个自然村,229个 村民小组,总户数1.6万户,人口7.53万人。党委下设54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30个,企业党支部8个,事业党支部9个,机关党支部6个,蔬菜产销协会党支部1个),党员1444人;有农村初级中学3所,村级完小26所,在校中、小学生近万名。
境内交通便捷, 皖赣铁路、 206国道、田(畈街)乐(平)公路过境。乐安河可终年通航。境内煤炭、 海泡石储量丰富。省属鸣山煤矿驻此。气候宜人,基础良好。有明 瓷窑遗址。清 嘉庆年间 武状元 汪道诚,近代陶瓷美术家 汪野亭,河北省军区政委汪潮海为此地人。
1952年设 港口乡,1958年建港口公社,1984年设乐港乡,1988年建镇。
乐港镇辖:港口、张家桥2个居委会,杨家、翁家、谢家、里首、后畈、里汪、大路边、余家、陈高、下朱、韩家渡、龙会洲、塔瑞、袁家、汪洪、龙溪、鸣山、魁陈、童乐、龙塘、明户、楼房、邵湾、张家、前蒋、蒋湾、邵家、魁堡28个村委会。
农业以种植蔬菜、棉花、 水稻为主,蔬菜远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工业以采煤、农机修造、建筑为主。特产青靛 蓼蓝。进入21世纪以来,乐港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资源为本,夯实基础,致创蔬菜 主导产业,形成了“黑”(煤炭),“红”(制砖),“蓝” ( 淡水养殖),“绿”(蔬菜)以及建筑、机械、化工、茶果等构架的 产业群。2001年,全镇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完成 财政收入600.6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并以蔬菜总产量达16万吨之势成为赣东北蔬菜重产基地, 享誉“江南菜乡”之美称。2007年,全镇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2800万元, 财政总收入完成1543.9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30元。
乐港镇是国家定点 无公害万亩蔬菜基地,常年反季节各类蔬菜销往全国各地,随着蔬菜基地的建成和钢架式大棚的普及,蔬菜年总量达22万吨,总产值2.8亿元。全镇逐步形成东菜、西粮、中工业的经济格局。东菜即毗邻城市,地处城郊的镇东以蔬菜种植为主,重点发展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蔬菜。西粮即地处 丘陵山区的镇西以发展粮食为主,成为优质 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工业即在中部全力打造以 鸣山社区为中心,田乐线为走向,集煤炭、 机械加工、化工、建材为主的乐港工业小区。同时,构筑了以张家桥综合大市场为中心,集农资、蔬菜、修理等为一体的商品加工贸易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旺顺化工、江南医药化工、化成化工、金乐农业 股份有限公司、新鸣矿业、江西鸣山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成为乐港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税收来源。
蔬菜面积2.4万亩,2013年年完成蔬菜上市量24万吨,其中外销21万吨,实现产值4.1亿余元。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0%以上,蔬菜生产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你家的门没关上”、“你的摩托车停在外面没上锁”……这是乐港镇实行 邻里守望制度后,新构建的一种相互提醒防范、相互支持防范、相互照应防范的新型邻里关系。
2005年以来, 乐平市乐港镇针对农民家庭子女外出务工日益增多,群众邻里之间相互沟通锐减,一些群众思想麻痹、明哲保身,这种邻里关系“冷漠”给违法犯罪人员有机可乘,在农村发生夜闯、白闯、撬盗摩托车等抢夺、诈骗等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该镇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整合 社会资源,发动群众签下了邻里守望合约,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强化社会全面控制,以集点成结,编织农村治安防控网络。
推广邻里守望制度,就是组织群众进行“三防范”,即相互提醒防范、相互支持防范、相互照应防范。“相互提醒防范”即邻里之间对存在防范隐患的,做到相互提醒, 防患未然; “相互支持防范”即对邻里之间主动对接治安防范措施,密切配合,不损人利己; “相互照应防范”即在邻里之间做到有难必相帮,融洽邻里关系。
2007年6月,里汪村守望人汪某发现一名陌生外地入夜间在水泵房附近溜达,警惕心极高的他打电话问了村领导,村领导马上组织护村队骨干,逮住了网上逃犯。通过推行“邻里守望”,动员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弥补了警力不足,密切了警民关系,提高群众防范意识,织牢了治安网底。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4月,乐港镇共有8个村实施了邻里守望制度,村(组)内小店店主或小摊主、经常在家的老年人、热心的“五老”及其他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邻里守望人员群防群治力量活跃在农村。通过推行“邻里守望”制度,2009年以来,该所已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3人,其中在册逃犯9人,刑拘逮捕6人, 治安拘留11人,其他处罚7人,使乐港镇农村治安形势就明显好转,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