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小站地名邮戳小站原为退海之地,《沧县志》在中塘洼条下称它为“下污”,属明代盐场管辖的草荡。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发生,英法美三国兵舰集结大沽口,同治帝诏调李鸿章的淮军驰赴近畿驻扎。李出任直隶总督,其亲军营——周盛传部盛字军9000人于是由临汾调往天津,于次年在青县马厂驻扎,同时负责修建新城炮台,之后又设防新城(今属塘沽)。为了方便交通,同治十三年(1874),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光绪元年(1875),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此即今日小站地名由来。
天津市津南区的小站镇是清末大兴洋务运动时期,编练新军的近代军事要地,这里促成了中国军队冷热兵器的转换,造就了中国第一支近代陆军。
小站镇因小站练兵而兴盛,以小站稻而闻名,在小站历史上走出了5位“中华民国”总统、17任总理、28位督军。小站练兵博物馆充分展现了中国近代军事沿革,再现了小站稻文化,形成“近代中国看天津,近代天津看小站”新亮点。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日寇未敢进犯小站。1938年8月,盘踞在小站的两股土匪武装,大港的窦同义和小站的李秀成结成结拜兄弟。一天,窦同义为死去的老娘出殡办丧事,日寇闻讯派了一个中队日寇和二百多名伪军前来偷袭,窦同义、李秀成闻讯将其部队埋伏在小站大有桥迎敌。
窦同义曾收容了不少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溃兵,战斗力较强,还有一门小炮。待日寇汽车开进伏击圈,窦同义一声令下,步枪、小炮一齐开火。那小炮打得很准,一炮就打得一辆汽车燃起大火。他们又向伪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那二百多名伪军也没有一个愿为日寇卖命的,他们一枪未发掉头就跑,结果只把那一中队日寇扔在了阵地上。
此役,摧毁了日寇七辆汽车,七十多名鬼子,除了侥幸逃走了一人,全被就地歼灭。
日寇为报复,曾把小站焚烧了两次,杀死无辜百姓数十人。
马厂减河记忠魂
1937年8月,二十九军黄维刚旅千余人在洋闸与日寇血战了两天一夜,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大部分健儿都壮烈殉国了。日寇为恐吓抗日军民,强迫民夫将烈士遗体抛入马厂减河。波涛奔腾的马厂减河里漂满了烈士们的遗体,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看着那漂漂流来的健儿遗体,小站镇的人,无不掩面失声。就是这些健儿几天前还在镇上打制战刀,还在会馆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挥刀操练。
由小站商会及士绅出资购买芦席,由“公所”(松散的民间帮会)出面召集人打捞掩埋健儿遗体。马厂减河南岸的义地里多出了许多新坟。这些无名英雄,正如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手书的那条幅所期许“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那一代人凛然不屈的民族精神。
日月升沉,人世苍桑。当年那荒草萋萋的义地,早不复存,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小万公路”。
小站隶属于津南区,津南方言呈现两种地域性差别的体系:
一种是海河中下游的方言体系,又被称之为海下话,其历史久远,可远追至唐宋,深受沿海盐业、漕运、渔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海洋文化特征明显。
一种是以小站为中心的方言体系,类似于大港话、沧州话,形成较晚,受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的移民而形成,由于早期人口多出自军旅,其文化的军事特征十分明显,属于近代内陆文化。
小站方言示例:
闹天儿——下雨、下雪
打闪——打雷
暴土——尘土
包泥——泥土
辛嘴儿——辛庄(没人用了)
双桨——双港(很少有人用了)
官浆——官港
木头——码头(很少有人用了)
时间:
白现——白天
黑现——黑天
赶后——后天
刚前儿——刚才
多赞(轻声)——什么时候
多前儿——什么时候
今儿个——今天
明儿个
(赶明儿)——明天
昨儿个——昨天
前儿个——前天
动植物:
山芋——红薯
洋白菜——甘蓝 (我才知道他叫甘蓝,以为洋白菜就是学名了)
蒜豪——蒜苔
韭菜亭子——韭菜花
嘎啦——蚌
牙狗——公狗
狼猫——公猫
多多木
满天飞——啄木鸟
家巧——麻雀
夜猫子——猫头鹰
燕啵虎——蝙蝠
些了虎子——壁虎
妈冷——蜻蜓
吉利——蝉
刀冷——螳螂
蜘蛛——蛛蛛
米萤——蚂蚁
蜇米萤——蜜蜂
塔吗——比目鱼
带子鱼——带鱼
平子鱼——鮃鱼
白鲢——鲢鱼
拐子——鲤鱼
动物器官:
堵子——猪胃
腰子——猪肾
素子——鸡胃
下水——猪腹腔里的所有器官
一般名词:
外界屋——套间的外屋
里界屋——套间的卧室
九地——地板
电棒子——手电筒
水骚——水桶
展布——抹布
墩布——拖把
条手——扫把
土波器——搓子
洁洁灵——代指所有厨房洗涤剂
一担挑儿——连襟
腻了——您 (有的人也说 腻喽)
酱拔——倔强的人
蔫土匪——坏主意多而不动声色的人
道牙子——路边
身体器官:
鼻登——鼻涕
协谢——口水
哈喇子——口水
拓(tuo)米——唾沫
打替份——打喷嚏
后脊梁——后背
屁乎——屁股
帮子——后脑勺
子盖子——指甲
眼呲——眼屎
眼子毛——睫毛
头富——头发
脖梗子——脖子后边
服饰:
挂子——衬衣
衣丧——上衣
脑——袄 (我把所有上衣都叫脑,地道吧,嘿嘿)
坎肩——马夹
棉猴——棉大衣
围脖——围巾
噶子——戒指
高妥袜——长筒袜
裤头——内裤 (这个我倒不知道,我们说裤cha<三声>子)
手巴掌——大棉手套 (这个我也不知道)
食品:
饽饽——泛指馒头、饼类面食
卷子——花卷
果子——油条(津南一般用“棵”而不“个”来计算)
果比儿——一种薄而脆的油饼
果头儿——块状的油炸面团
老豆腐——豆腐脑
浆子——豆浆
面积——一种油渣面食,用以炒菜或作馅
嘎嘎儿——一种玉米面制的块状小食品
蒸而炸——一种先蒸后炸的馅制面食
驴打滚——一种豆制食品
果仁——花生
嘎答头——咸菜头
咸饭—— 一种菜粥,三年自然灾害时的产物
糖堆儿——糖葫芦
糖瓜儿——过小年时的一种食品 (现在都很少见了)
焖子——二月二时的一种食品
皮皮虾—— 虾蛄
旁嗨——螃蟹(咸水沽的叫法)
旁凯——螃蟹(葛沽的叫法)(我记得我也这么说,但我不是葛沽人)
海红—— 一种螃蟹
红果——山楂
沙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