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欺凌

网上欺凌

目录导航

简介

虚拟 网络世界已经取代校园,成为一些孩子欺凌同辈的空间,尤其是他们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可以走出教师或家长的视线范围。

网上欺凌的严重性绝对不能低估,曾发生多宗儿童因在网上受到羞辱而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毁生命。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较少涉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女童亦沉迷网上欺凌,配合她们偏向间接和隐晦欺负别人的性格。

教育学者面对越来越严重发生在校园以外的网上欺凌问题,令教师不知道怎样应对。社交网络网站迅速发展,教育界多少感到难以制止学生在网上干出欺凌同学行径。

现状

根据一家非盈利安全和教育组织WiredSafety.org 在200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孩子曾遭到过网络欺凌,而有一半的孩子承认欺凌过别人。无论是在网络还是现实世界中,欺凌手段往往毫无二致。欺凌者使用 电子邮件、 网站、 在线游戏、即时消息、 博客以及社区站点(如 MySpace 或 American Online 聊天室)烦扰和嘲弄别人。

同现实世界一样,网上也存在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但在 互联网上,网络欺凌通常是匿名的,即利用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名来 掩人耳目。毫无疑问,网络欺凌危害很大。例如,一些欺凌者接二连三地发送即时消息不断骚扰意欲欺凌的对象:“大家都讨厌你”或“你真失败”等。还有一些网络欺凌者则创建网站,嘲笑或羞辱其他孩子,如设置题为“票选本校十大最丑女生”的在线民意调查。

网络欺凌者还可伪装成所要欺凌的对象,例如代表他们发布提出约会要求的虚假在线广告。或者,直接攻击受害人的电子邮件帐户,向其朋友发送不友好的消息。

如果孩子们成为在线欺凌的受害者,可以采取很多应对措施。积极应对网络世界的残酷、威胁和挫败的挑战,了解并阻止。

形式

1、对其他 网民使用 语言暴力。

2、对特定网民或网络群体进行杯葛。

3、把受害人之个人资料(如真实姓名,容貌等)公开,俗称“ 起底”。

4、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这些相片旁加上诽谤性文字,俗称“改相(改图)”。

5、在论坛中以言语用发帖甚至以 洗版等方式公开侮辱受害人。

6、受害人当看见其他网友违反网规时管理员便置诸不理,但看见受害人违反网规时却即时向警方举报,使受害人感到欺凌者有双重标准之嫌。

各地概况

香港

在香港的一些著名网站,例如 高登讨论区经常可以找到网上欺凌的实例。当中一个例子,包括在网上留言 性骚扰 香港大学的社会运动人士 陈巧文、电话和电邮恐吓街头剧团 好戏量的成员等等。由于香港检控网上罪行的技术仍然未算成熟,故犯罪者往往可以 肆无忌惮、 逍遥法外。

美国

虚拟 网络世界已经取代校园,成为很多 美国儿童欺凌同辈的空间,尤其是他们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可以走出教师或家长的视线范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使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网站的少年,曾在网上遇到欺负,而且被欺负者往往是他们的同学。欺负者通常不认为网上欺凌会造成伤害或是一种过错,只觉得这是开玩笑和嬉戏的玩意。

加拿大

根据最新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网上欺凌现象在 加拿大青少年中十分的普遍,加国大多数青少年在网上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

日本

日本兵库地方教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10%的日本高中生曾经收到来自电子邮件、 网页、博客的骚扰和威吓。在日本,这种依赖于高科技的“网络威吓”正成为日益严重的 社会问题,而在其他国家,类似情况也屡屡发生。

中国大陆

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如 微博、贴吧等的发展,网络欺凌现象也在迅速蔓延。在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许多论坛都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暴力行为和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在百度贴吧最典型的网上欺凌行为莫过于伴随所谓“圣战”出现的 爆吧行为。此外,DS们把“女神”的照片放上网络任人评论并且任意散播带有恶意和性暗示的语言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网络欺凌。除此之外,由糗事百科等网站发展而来的“内涵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质并且具备网络欺凌的特征。

2017年4月6日,上海市上南中学推出了全市首份中学生《网络欺凌预防指南》,帮助学生识别网络欺凌,建立防范意识。[1]

原因

很多儿童涉及或参与网上欺凌活动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一切行为发生在遥远的空间,并不察觉得到在个人网页重复污辱,极可能导致对方恐慌甚至担心人身安全。此外,在 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网络欺凌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失业青年或者是愤世嫉俗者便非常容易把自己对政府,社团,企业以及社会的不满化为网络欺凌的动力。而在学校中因为品行恶劣而被忽视的学生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怒火撒向无辜的路人。除了网络欺凌本身,背后暗含的社会问题也值得社会反思并解决。

应对

置之不理

让孩子们不要轻举妄动或采取报复行为,不论多么想“反击”,都应如此。如果您能了解谁对您的孩子实施网络欺凌,可切断来自此人的一切通信。例如,在即时消息程序的主菜单中,访问“其他联系人或朋友”,然后选择“阻止用户或删除朋友”。在电子邮件程序中,将有攻击性的电子邮件地址添加到黑名单中。

设立界线

联系欺凌者要求其停止攻击行为,这是您的责任,与您的孩子无关。如果您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请发送电子邮件或即时消息。如果这种行为遏制不止,请 警告他们您还将联系他们的家长或学校。

进行投诉

网络欺凌行为大部分是骚扰、威胁、隐私侵害和跟踪,它们都有悖网站或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服务条款”。您可以针对相关服务进行 投诉,以暂停或终止网络欺凌者(本人或其家长)对互联网的访问权。

联系学校

如果您知道欺凌者与自己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那么老师和管理员可助一臂之力。但是切记,鉴于人人都有言论自由,学校往往对校外发生的事情 鞭长莫及。一些学校将反网络威胁条款纳入学生的在线访问协议,因此,如果欺凌者通过学校计算机与您的孩子联系,那么此人就会受到严厉处罚。确保采用任何一种方式报告发生的事件。

告知家长

如果您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是并未制止网络欺凌行为,请向该孩子的家长发送一封“中止欺凌行为”的信件。在发送该信件的同时,请附上证明网络欺凌行为的 计算机书面材料,如电子邮件或即时消息脚本的书面材料。让家长插手帮忙制止网络欺凌行为。

诉讼威胁

特别情况下可以诉诸 法律,律师可以帮助您针对诽谤、骚扰或其他原因向网络欺凌者和/或其家长提出民事 诉讼。有时,诉讼威胁足以让网络欺凌者望而却步。

联系警方

如果有证据显示网络欺凌手段涉嫌犯罪活动,如仇恨犯罪、人身威胁或在校内谈论武器使用,请立即与当地警方联系。如果网络欺凌者在线发布受害者的私密更衣室照片,也可以提起儿童色情图片方面的诉讼。确保打印攻击行为的样例,并将其交由警方处理。警方可以根据您的报案,从您孩子的计算机收集其他所有可采纳的证据(如果需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