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图册(2)有1932年(建院时间)字样的以牙尖为造型的优美曲线,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院徽,激励全体师生博学笃志,锐意进取,发愤图强,爱国荣校(见下图)。
博学、勤思、大爱、精诚(TO LEARN, TO THINK, TO CARE AND TO DEVOTE)8个字,是名誉院长邱蔚六院士为学院 确立的院训。寓意深刻,催人 奋进。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32年的震旦大学牙医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建立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第2个最早建立的口腔医学系。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成立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归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College of Stomat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1。
口腔医学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培养具有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厚的相关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系统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知识、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达到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成为亚洲口腔医学中心的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要,开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构建成为拥有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学术水平,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口腔医学院现为2007年度特色专业建设点,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医学院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第2。学院拥有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6个,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现有10个口腔临床教研室,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牙周病学教研室、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口腔种植学教研室和口腔急诊学教研室。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1个,涵盖口腔生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临床免疫学、口腔药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循证医学等教学组,另设医学英语教研室1个,思想政治教研室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训中心1个,口腔教学实验室1个,医学多媒体课件数据库1个。拥有临床科室14个,分别是口腔颅颌面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预防儿童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综合科、口腔干保特需科、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口腔病理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1~7版主编单位。口腔内科学为上海市首批医学领先学科,口腔修复学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邱蔚六教授为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现有终身教授2名(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院士、口腔材料学薛淼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6名,27名专家荣获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称号, 6名教授分别担任SCI收录杂志编委。 学院主办3本专业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为Medline收录期刊,《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官方刊物,《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刊。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口腔医学院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同行慕名而来。迄今已有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3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北地区的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访问,并与日本大阪齿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法国马赛大学牙学院等19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校际关系,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同时,口腔医学院多次成功主办承办大型国际学术性国际会议,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
学院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先进,师资力量雄厚。2001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停招5年制本科生,全部招收7年制本硕连读生,同时面向海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并承担口腔医学专业成人专升本教学任务。
2006年,口腔医学荣获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2008年,荣获上海市本科教学高地第三期建设项目。2009年,荣获上海市本科教学高地第四期建设项目。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部,研究生规划教材3部。荣获国家级教材奖2项,历年发表教学论文77篇。《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黏膜病学》和《口腔解剖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口腔正畸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50项(1986年至2013年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项,历年发表SCI论文632篇(截至2013年12月31日)。
学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严桥路390号(邮编:200125)。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院士、邱蔚六院士,终身教授:薛淼教授。
现任院长张志愿教授,常务副院长冯希平教授,副院长郑家伟教授,办公室主任张丽莉。
本科生教育
从2001年开始,学院全部招生7年制本硕连读生,考试、考核合格者,毕业后授予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每年在全国招生35名左右,同时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生近20名(学制5年)。
研究生教育
学院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每年面向海内外招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40余名,学院正在向研究型学院迈进。
成人教育
学院是上海市唯一招生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的指定学院,学制3年,每年招生数量90余名。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见习、实习,考试和考核,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合格者获得本科学历,部分表现优秀者,授予学士学位。
主编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编:邱蔚六)
《口腔生物学》(主编:刘正)
《口腔科学》(主编:张志愿)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主编:邱蔚六)
《口腔黏膜病学》(主编:周曾同)
《口腔生物材料学》(主编:孙皎)
教学特色
整合式模块教学,PBL、CBL教学,双语、全英语教学。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6名,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邱蔚六、张志愿、沈国芳、张陈平、王国民、杨驰、孙坚、郭伟、郑家伟、陈万涛、范新东、俞创奇、张萍、毛力、房兵、何悦、杨雯君、卢哓峰、周国瑜、王旭东、徐立群教授,口腔内科周曾同(口腔黏膜病)、唐国瑶(口腔黏膜病)、梁景平(牙体牙髓病)、束蓉(牙周病)、朱亚琴(牙体牙髓病)教授,口腔修复科张富强、蒋欣泉教授,口腔预防科冯希平教授、儿童口腔科汪俊教授,口腔正畸科沈刚、唐国华教授,口腔病理科李江教授,口腔材料研究测试中心薛淼、孙皎教授,口腔种植科赖红昌教授。
建院80年来,口腔医学院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奖励和成果。
教学成果
国家精品课程
《口腔颌面外科学》(负责人:张志愿)
《口腔黏膜病学》(负责人:周曾同)
《口腔解剖学》(负责人:郭莲)
国家级教学团队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志愿)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口腔正畸学》(负责人:沈刚)
科研成果
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项目名称:游离前臂皮瓣软腭再造术
主要完成人:邱蔚六,唐友盛,刘世勋,沈国芳
199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
项目名称:经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
主要完成人:邱蔚六、杨驰、哈綨、胡勤刚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形态与功能重建
主要完成人:张志愿,邱蔚六,张陈平,孙坚,郑家伟,竺涵光,张志勇,胡永杰,季彤,徐立群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志愿,赵怡芳,周国瑜,郑家伟,秦中平,范新东,赵吉宏,竺涵光,张陈平,王延安
学科建设是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是科教兴院的着力点。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建立优秀人才梯队、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从而带动学院整体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学院上下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千方百计创造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学术环境,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病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医学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学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优势)学科,口腔修复与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特色)学科,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学为国家中医药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口腔基础医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 口腔医学院在教育部2012年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第2。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根治性治疗及显微外科立即重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综合序列治疗(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颅颌面畸形(包括OSAHS)的手术治疗,各类牙颌畸形的正畸与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内镜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种植牙及颌面部组织缺损种植赝复治疗,牙周病手术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作为国内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先后与19所国际知名口腔医学院校签订了学术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外宾约200名。多次成功举办大型国际和地区性学术会议,如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19th ICOMS)、第12届国际口腔癌大会(12th ICOOC)等,并聘请世界知名教授、学者为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赴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姊妹学校访问交流,与国外同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