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节

萝莉节

中文名称 萝莉节
出现网站 猫扑
节日时间 10月11日
目录导航

节日起源

LolitaLolita源于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于1955年所作的长篇小说《Lolita》(中文通常译为洛丽塔,或是罗丽泰,亦或萝莉塔)。《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恋上12岁女孩Lolita的故事。此书当时一度被禁,但现在已成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并被美国兰登书屋选为20世纪英文小说第四名,还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剧中女孩设定为15岁。此后,凡是带有剧中女主角特质者,就被称为“Lolita”或“Loli”。

特征

萝莉萝莉一个女生究竟是不是萝莉,每人的定义都有不同:有以年龄(严格生理年龄)来分的,有以气质(心理年龄、外表年龄)来分的,更严格的是两项标准都要达到的。不过普遍来说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尚未发育”或者“发育不全”。

Loli从外表特质上看大体有两类:一种是Sweet Love Loli,多数都是这种的;另一种就是Elegant Gothic Loli(哥特式)。

从年龄上看又有不同,12-15为标准Loli,7-12为爱丽斯式Loli,7以下为High Loli。那些对年龄有严格要求的罗莉控也因此而分类,对于好第一类的便叫lolicon,好第二类的为alicon,好第三类的就是haicon了。

Lolita书中对于Loli年龄的定义是9-13岁,既正在成长中,马上就要成熟但还没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儿童)。英国曾推出法典对少女的年龄进行定义:8岁以下:女童;8-13岁:幼女;18岁以上:成年女性。

这种划分方法,界于成熟与幼稚之间,更能体现Loli的魅力,现在经过演变定义也比较模糊,有很多人喜欢更低龄型,既8岁以前的,超低龄型Loli,也有人喜欢,已进入青春期的,即将成熟的,即14-16岁的,即成熟型Loli;甚至跨越年龄界限,成为“可爱的女人”的代名词;各随其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不论低龄,成熟,还是正统LOLI,都是年轻,可爱的象征,也是最弱小,最需要保护的群体,所以爱她们予以保护,予以关心。

国际女童日

萝莉节的日子已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女童日”,这不是官方认可,而只是个巧合。

设立背景

“萝莉”是指那些衣着华丽洋装、嗓音稚嫩、相貌甜美的可爱少女。在英语中,萝莉的拼写为“loli”,该单词与阿拉伯数字10和11合起来神似。

每年10月11日,网上论坛、微博等热传“快祝你身边的‘萝莉’节日快乐”。而此前一天,一些网友则相互问候:“萌节快乐。”网友称,“萌”是动漫网友常用词,其有可爱的意思。十月十日可以拼凑成一个“萌”字,所以在网络上这天也被称为“萌节”。萝莉萝莉在此前,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9月12日因谐音“就要爱”,而被网友称为是:网络情人节、示爱节。

网友评论

对于网络节日的频繁出现,不少网友认为有创意,但也有人对此表示反感。网友“缘来如此”就在贴吧留言说,这些节日莫名其妙。心理咨询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感强,职场压力大,他们希望通过节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