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书记 邓超纲副研究员
所属地区 湖南长沙
专职院士 1人
主要院系 细胞生物学系、分子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遗传系、神经生物学系
简称 中南大学生科院
类别 二级学院
目录导航

学院简介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伴随着湘雅医学教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早在1942年,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医学教育学家任邦哲教授建立了生化科,随后设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43年,我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和生殖工程的开拓者卢惠霖教授创建生物教研室。1978年,在夏家辉教授领导下成立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医学遗传学教研室。1984年,卫生部及国家计委通知夏家辉教授组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5月,在夏家辉院士的大力倡导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基础,依托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原湖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系、分子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系共同组建了全新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夏家辉院士任第一任院长。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学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研究型学院。[4]

2013年4月,中南大学正式发文宣布,决定将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6月,学校决定将生命科学学院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一组人员、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现任领导

名誉院长:夏家辉院士

党委书记:邓超纲

院长:夏昆

党委副书记:涂杜思

副院长:刘静、李家大、李善妮、项荣

教授委员会

委员:李家大教授、刘静教授、梁德生教授、刘艳平教授、王军教授、罗志勇教授、项荣教授、何海伦教授、刘春宇教授

教学及科研机构

生物化学系

分子生物学系

细胞生物学系

遗传学系

神经生物学系(非专属)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东方田鼠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库和开发应用中心

生物质能研究中心

茶与健康研究中心

生物学实验中心

生物化学研究所

师资与科研情况

师资概况

现有教授48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基金(杰青B类)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4人……

师资团队

系所名称 职 称 姓名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研究教授 陈丰原、段然慧、黄石、李家大、梁德生、刘春宇、刘昭前、马龙、邬玲仟、夏家辉、夏昆、詹显全、张灼华、陈永恒
临床研究教授 陈翔、陈晓岗、冯永、刘哲宁、罗湘杭、唐北沙、李艳萍、尹飞、赵靖平
青年研究骨干 陈超、郭纪锋、郭辉、胡正茂、黄文、江泓、李卓、刘雄昊、沈璐、谭洁琼、王俊岭
技术带头人 戴和平、龙志高、潘乾
生物化学系 教授 陈汉春、王军、何海伦、朱曙东、曾卫民、唐建华
副教授 邓梅春、马昌杯、龙苏、朱飞舟、陈淑华
讲师 李文凯、骆亚萍、钟慧、刘灿华
分子生物学系 教授 胡维新、刘静、罗志勇、汤立军
副教授 曾海涛、曾赵军、朱敏、吴坤陆、陈慧勇
讲师 熊德慧、萧小鹃、孙曙明
细胞生物学系 教授 刘艳平、项荣、夏赞贤、张建湘
副教授 张树冰、周叶方、刘慕君、李杰、王丽、唐璐璐、颜金鹏、言惠文
讲师 郭辉、文斗斗
实验中心 高级实验师 刘水平
实验师 向新颖、易伟峰、刘丽君、罗赛群、刘新发
注: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系所名称 职 称 姓名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研究教授 陈丰原、段然慧、黄石、李家大、梁德生、刘春宇、刘昭前、马龙、邬玲仟、夏家辉、夏昆、詹显全、张灼华、陈永恒
临床研究教授 陈翔、陈晓岗、冯永、刘哲宁、罗湘杭、唐北沙、李艳萍、尹飞、赵靖平
青年研究骨干 陈超、郭纪锋、郭辉、胡正茂、黄文、江泓、李卓、刘雄昊、沈璐、谭洁琼、王俊岭
技术带头人 戴和平、龙志高、潘乾
生物化学系 教授 陈汉春、王军、何海伦、朱曙东、曾卫民、唐建华
副教授 邓梅春、马昌杯、龙苏、朱飞舟、陈淑华
讲师 李文凯、骆亚萍、钟慧、刘灿华
分子生物学系 教授 胡维新、刘静、罗志勇、汤立军
副教授 曾海涛、曾赵军、朱敏、吴坤陆、陈慧勇
讲师 熊德慧、萧小鹃、孙曙明
细胞生物学系 教授 刘艳平、项荣、夏赞贤、张建湘
副教授 张树冰、周叶方、刘慕君、李杰、王丽、唐璐璐、颜金鹏、言惠文
讲师 郭辉、文斗斗
实验中心 高级实验师 刘水平
实验师 向新颖、易伟峰、刘丽君、罗赛群、刘新发
注:参考资料

科研力量

学院生物学科在湘雅百年教育中培养了一批杰出校友:有张友尚院士,夏家辉院士,刘德培院士,“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刘斯奇教授、美国血液中心黄承汉研究员等杰出校友遍布海内外。[4]

学科介绍

学院自成立以来,共承担省、部、国家和国际合作课题100多个,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个,重点项目4个,“863”重大项目6个,"973"首席项目2个,美国SmithKlineBeecham(SB)项目4个。至今共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著作30余本,研究成果共获奖22次。尤其是夏家辉院士领导的团队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睾丸决定基因(TDF)精确定位到染色体Yp11.32;创建了“中国人染色体异常核型数据库”、“中国人遗传病家系收集数据库”,最早在我国开展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克隆了人类遗传性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疾病基因(GJB3),实现了在我国本土上克隆疾病基因零的突破,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被列为“中国基础研究五十年”、“理论建树”的25项成果之一,2004年和2005年相继克隆了角膜环状皮样瘤致病基因PITX2和腓骨肌萎缩症致病基因HSP8B,2010年在国内最早应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克隆了一个新的共济失调致病基因TGM6和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RRT2;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实验室帕金森病分子致病机制和GJB3基因功能研究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的系统研究平台;医学遗传学国家实验室引领了我国的临床遗传学研究与应用,培养了大批临床遗传学专门人才,为国家“人口与健康”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

专业设置

生命科学学院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含11个二级学科,有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学科。1986年以来本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科先后承担了7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专利。以夏家辉院士领衔的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更是成果辉煌,举世瞩目。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词条图册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一个。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医学、农学、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生物科学专业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身心建康,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医学背景突出、遗传学特色鲜明,具备从事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