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铺经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静宁县西北,312线国道旁,离县城20公里。曾是红军长征途经静宁,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宿营过的地方。建国后,静宁县对界石铺毛主席住过的院落和红军曾经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的旧红楼(红军楼)多次进行维修和保护。199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代,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捐款6.6万余元,又对纪念馆修葺扩建,对“红军楼”加固彩绘,新立了长征纪念碑。
该纪念馆占地面积2384平方米,建筑面积272平方米,设有3个展室14个展柜。馆内陈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长征时的珍贵图片资料40余件,“平型关大战要图”等实物16件,还陈列有毛泽东当年用过的电话机、铜灯、火盆和房东家的织布机、纺线机、古式梳妆台,以及肖华在长征中用过的办公桌等。
据热心人士翟云、何志义最新考证资料显示,当年红军占领界石铺时,在庆圣楼(今红军楼)后面还有一个城门楼,横跨西兰大道,是西兰大道上一个很重要的关口驿站,有着很深远的历史渊源。界石铺地处陇口要地,扼守莫壶关(今罐子峡)、黑风道口(今北岔集水库之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之前为羌戎所据,后为吐蕃所有。宋金以来,为西部重要边关,屡为战场。由于地处东西通道之咽喉,筑有高大城楼,大军往来,必从此而过。明清以来,一直有军旅驻防界石铺。红军长征中数次占领界石铺并选择界石铺作为三军会师的中心基点,正是因为界石铺作为战略重镇,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红军在这个城楼上控制着西兰大道。四九年解放后,当时新成立的政府将办公场所设在此城楼上。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三年界石铺村委会和民兵营部一直在此办公。令人遗憾的是在文革后期,一九七六年城楼被当作“四旧”毁掉了。其建筑比红军楼的规模更大更精美,为歇山式城楼,与红军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静宁县在全县开展“红军从咱家乡过”、“歌颂长征”、“红色旅游”三大主题系列活动。
1、围绕展示红军在静宁活动轨迹,开展“红军从咱家乡过”主题活动。从6月份开展,采写反映红军长征在静宁的专题稿件,拍摄反映红军长征在静宁的《红军从咱家乡过》专题片,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专栏进行系列报道,编辑出版反映红军在静宁及周边地区活动的书籍《红旗漫卷》,已完成初稿,10月8日举办首发仪式。组织志愿者、学生、群众9月初开展重走长征路(静宁县境内路线)实践活动。
2、围绕传承长征精神,开展“歌颂长征”宣传教育活动。从4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电影“进学校、入社区、上电视”活动,把传承长征精神作为今年全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德育实践活动,并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校园文艺汇演活动,9月底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展,10月初,在界石铺召开静宁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并举办大型文艺专场演出。
3、围绕修缮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及部分红军长征遗址,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搞好界石铺纪念馆改扩建项目的立项,做好纪念馆现有设施的修缮工作,恢复部分旧址,抢救性地挖掘整理收集有关红军在静宁活动的文献资料、革命实物,丰富展室内容,和周边省市联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把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纳入旅游精品线路之列。
2017年3月,中宣部新命名的4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出炉,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列其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