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译者:林大津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1]ISBN:9787211027491 [十位:7211027495] 页数:343 重约:0.348KG
定价:¥20.80
旧书普通用户价:¥8.30 为您节省:¥12.50
旧书VIP用户价:¥7.50 为您节省:¥13.30
团购优惠价:¥7.10
本书对象不光是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者,而是包括所有需要与英美人打交道的广大读者,包括社会各阶层的涉外人员,包括需要在国内,或去国外与英美人交往的经商人员、留学生、访问学者,包括所有不仅只想读懂英语,而且还希望能用英语与英美人交谈与合作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我想,他们更关心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具体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性急的读者可以跳过第一章,到第二章去寻找你所关心的内容。本书第二章专门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种种差异作一对比评析。由于广义的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任何一本书要想包罗万象,绝无可能,因... [显示全部]
序
前言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第一节 影响普通交际的因素
第二节 文化的定义与范畴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及其复杂性
一、文化的认同感
二、文化的无意识性
三、文化的优越感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学的性质与研究内容.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五节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
二、有利于防止交际摩擦
三、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第六节 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跨文... [显示全部]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及其复杂性
三、文化的优越感
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还容易使人产生自豪感、光荣感、优越感。一个人对本民族文化习惯成自然时,对其它民族文化的行为准则感到不适应时,在交际中出现矛盾时,往往倾向于先归咎于对方,不自觉地捍卫起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觉得唯有本民族文化“完美无缺”、“胜人一筹”,而同时认为异族文化的交际方式“不合理”、“有欠缺”。可以说,各民族文化都有令各民族人民引为自豪的独特性,但“文化优劣论”容易助长“民族中心主义”(e... [显示全部]
我们的军事家,若能学一点比较文化,就似如虎添翼,定能更好地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我们的外交家,若有比较文化的修养,定能更好地纵横捭阖、广交朋友,为我国“四化”创造出一个最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的外贸干部,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怎么能做好生意、扩大外贸?
我们的一切涉外人员,如果不学习比较文化,怎么能广交朋友、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谊?
我们的一切直接和间接与兄弟民族打交道的同志,如果不学比较文化,怎么能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引自何道宽:介绍一... [显示全部]
《跨文化交际研究(第3辑)》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学者跨文化对话的又一新论坛,也是中国跨文化交际学者对该学科发展的特殊贡献。
贾玉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社会晤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曾在中国和美国多所大学讲授跨文化交际学,并在国内外多所高校担任此门学科的客座教授。曾独自撰写或与人合著图书数本,并担任跨文化交际系列图书出版的负责人。他曾在多个国家发表演讲,并且大多是主旨演阱,在国内外出版论文多篇、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也是中国英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美国)会长,现任其主任委员。多次组织承办国际会议,包括两次中国暨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的年会。他担任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第一辑的主编,也曾参与编辑国际学刊等一些期刊。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历史。初期只是一些零散的文章问世,之后出现了论文集和国外跨文化交际著作的泽本,再之后出版了专著,从上世自80年代后期起,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率先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至1995年,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也就是在这一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了我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出席人数达到400余人。在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AFIC)。此后在学会的领导下,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至今已经召开了七届。在此期间,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有了快速的发展,开设这一门课程的院校迅速增加。跨文化交际学已成为外语类硕士层次的规定课程。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从1982年2009年3月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论文和文章总数达到11,312篇。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专著、论文集和硕士、博士论文共有220种,其中专著和编著104部,硕士论文108篇,博士和博士后论文6篇,电子资源类2部。教师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化,在新制定的各个层次的外语教学大纲中都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了规定。
尽管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势头很猛,但是,学者和教师的一个普遍反映是国内还没有专门发表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的园地,教师通常都只能在外语类刊物或大学学报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虽然人们在会上会下多次呼吁,但由于现行的期刊制度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可喜的是,经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贾玉新教授的努力,在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终于出版了《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一人们渴望已久的学术刊物。我相信,期刊的出版必将加强跨文化交际学者之间的交流,推动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使我国的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