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小扁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 Xiǎo Biǎn Xù
【来源】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开花时采收。
【别名】习见蓼、假扁蓄。
一年生草本。茎匍伏状,多分枝,长15~30厘米;枝披散,柔弱,平滑或具白色略粗糙的线条,节间通常短于叶;叶小,互生,线形,狭矩圆形或稍匙形,长6~18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一短柄;托叶鞘膜质透明,边缘撕裂状。花极小,夏季开放,具短柄,1~3朵簇生于托叶鞘内;花被长不及2毫米,5深裂,裂片绿色,边缘白色;雄蕊8;花柱3。瘦果卵状,有3棱。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荒地、路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牌、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化湿杀虫。治恶疮疥癣、阴蚀、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①治尿路感染和结石:小扁蓄、马先蒿、瞿麦,水煎服。
②治蛔虫上攻:小扁蓄配醋蒸服。
③治黄疸:小扁蓄配桂枝或苦荞叶,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