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秀水,苍松,墓碑。
碑文上镌刻着“邹英田烈士,1980年6月16日出生”。
陵园周围,苍松环绕,山花烂漫。山脚下,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缓缓流淌,无声地见证着这位戍边战士的忠诚与奉献,默默抒写着一名预备警官的青春热血和赤子情怀。
我不敢
再虚度我珍贵的年华
我很想
用四季来把你纪念
《纪念你?邹英田》
邹英田出生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露水河一个普通林业工人家庭,长白山区的钟灵浑厚造就了他坚毅果敢、吃苦耐劳的品格。2000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露水河中学考入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成为警校2000级边防二区队的一名学员。
从大山林区来到省会城市长春,既扩大了邹英田的视野,也让他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人生机遇。每次上课,他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每有疑问总是找老师提问,在细节上一定要问个明白。他那双专注的眼睛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邹英田身上有一股勤奋好学的向上精神,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教过他的孙广峰老师说。
在师生间的日常谈心中,邹英田经常表示:“我们以后是执法者,如果有些法律问题我们自己都不明白,我们如何执法,如何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为我们的学校争光呢?”
为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头脑,增加知识容量,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他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留在了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汲取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和专业信息,仅记录课外知识的学习笔记就有10多本。平时同学们遇到学业上的疑问,都愿意跑来问他,只要自己明白,他都给予耐心的解答和详细的讲解。他常对周围的同学说:“我们要掌握的法律知识还有很多,教科书上的知识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扩展获取知识的范围。”
学习上的勤奋,并没有使邹英田吝惜训练场上的汗水。学校的体能课,他总是比别人多做十几个俯卧撑,尽可能多跑几圈;擒敌课,他对每一个动作总是要比别人多练几十次;战术课,他总是要求自己爬在最前面。2001年夏季的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往返30公里的拉练,邹英田在返回途中,为了给过路的行人让路,不小心把自己的脚崴了,为了不给全班减分,他婉言谢绝了老师和战友们的劝说,硬是坚持下来,一瘸一拐地跑完了余下的近8公里路程。 邹英田的父母是退休的林业工人,家境并不富裕。考入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后,本不富裕的家庭还要支付他的学杂费,他深知父母的不易。为省下几角钱,他买食堂最便宜的菜;为不给家里添负担,他从不买饮料喝。一双袜子穿破了,他缝缝补补再穿;一双鞋子穿旧了,他洗洗涮涮不舍得换。但是,当战友家里有了困难,或是生病住院,他总是出现在同学最需要的时候。在他参加的学校“金盾志愿者”各项扶贫捐款活动中,邹英田总是尽其所能,帮助孤寡老人,扶助辍学儿童。同学们都说:邹英田的钱没有一分是浪费的。
因为有你,才会有美丽人间
当春花初绽
我要它去敲击你的门扉
这样,你也有花香一片
《纪念你??邹英田》
2002年8月27日,邹英田被分到距离长白县120多里的十二道沟边防派出所实习。派出所紧依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
蜿蜒宽阔的鸭绿江水把邹英田的思绪带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的大山林海,一样的山乡民风,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家乡。夜里,松涛阵阵,那是他儿时嬉戏的山间林海伴他入眠;清晨,江水悠悠,那是汇入鸭绿江的故乡小溪送他深入辖区??方圆59平方公里,管辖1个乡8个行政村5000多人口的边陲山乡。
派出所管辖的人口虽然不多,但都零散地分布在山区里,管理起来很不容易。有时下去一次,一两天才能回到所里。
为了尽快适应边防工作,邹英田虚心学习,认真熟悉辖区环境,并和乡村群众打成一片。一次他到十二道湾村下乡,发现村民李明洙家庭非常困难,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一个11岁的小女儿,因家庭困难,小女儿一直辍学在家。见此情景,邹英田每个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小姑娘,使她重新背上了书包。为此,村民们亲切地送给他一个“及时雨”的绰号。
2002年12月,辖区内接连发生数起盗窃案件,给并不富裕的村民造成很大损失。邹英田主动请战,要求一起执行任务。连续几天深夜,邹英田与所里其他民警到案件多发区的秋林商店附近进行设伏,终于将盗窃犯罪嫌疑人抓获,缴获被盗的物品价值人民币1000余元。
在派出所实习期间,邹英田共破获刑事案件4起,治安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治安处罚4人,抓获非法入境人员3人。配合各种清理清查活动30余次,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5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3000多人次。
对你的离去
我没有言语
只感到有一种痛
隐隐地流动在心里
——《纪念你——邹英田》
今年4月1日凌晨1时10分许。长白县十二道沟村民宋玉军打电话向十二道沟边防派出所报案:“刚才有人撬我家商店,我怀疑是小偷,很可能没跑多远。”
接到报案,正在派出所实习的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邹英田与一起值班的教导员马春林立即出警,赶往村口一家筷子加工厂墙外准备进行堵截。
1时30分许,邹英田和教导员听到从十二道沟外南岔至十二道沟村的公路上有自行车动静,就迅速循声跑去查看情况。邹英田冲在最前面,发现有两个人形迹可疑,就紧追不放。谁知这一去,从此竟成为永诀。
凌晨5时许,紧张搜索的人们在十二道沟南岔公路南侧60米的低洼稻田里找到了邹英田,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
根据现场勘查,邹英田左手呈格斗状,向左上方弯曲,左腿向外蹬,仰面朝天,整个头部几乎陷在淤泥里,只有脸部朝天,张着嘴,两目微睁,前额和后脑多处被钝器击中,身上有多处被刀刺中,鲜血浸透了邹英田的警服。实习还不到8个月的邹英田为了人民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宝贵生命。
噩耗传出,山河呜咽。
闻讯赶来的村民们站在邹英田的遗体前,唏嘘不已。
家住十二道湾村的李明洙领着女儿翻山越岭赶到派出所,小姑娘抱着邹英田的遗体失声痛哭,喊着:“把邹叔叔还给我,邹叔叔不要走!”在场群众无不凄然,一任泪水流淌。
“警苑育英打造铮骨汉,白山戍边永存英雄魂。”
生命如同一朵浪花,他从家乡的山中小溪走来,穿过白山林海,汇入鸭绿江。征程虽然短暂,但他对故土山川的钟情却永远不会失落,青春的热血已经和这大山、江水融为一体。
血融江水,魂系长白。
附:
吉林省公安厅为邹英田同志追记一等功
邹英田,男,汉族,生前为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0级学员,2002年8月被派到长白县十二道沟边防派出所实习。
2003年4月1日凌晨1时许,邹英田同志在出警时与犯罪嫌疑人英勇搏斗,壮烈牺牲,时年23岁。
邹英田同志在校期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警务技能训练中多次为班级争得荣誉,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实习期间,他勤奋工作,不畏艰险,曾多次参与破获刑事案件,查办治安案件,抓捕疑犯,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作出了贡献。
鉴于邹英田同志的英雄事迹和生前一贯表现,省公安厅于2003年5月22日发布命令,为邹英田同志追记一等功,颁发奖章、奖章证书和奖金2000元。
(作者: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