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产业大学

大阪产业大学

中文名 大阪产业大学
所属地区 日本大阪府大东市
研究生院 4个(经济学、经营·流通学、工学、人类环境)
主要院系 交通机械工学科都市创造工学科环境理工学科等
简称 大产大、OSU
类别 私立大学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建校年代:1928年

所在省州:大阪府

所在城市:大东市

学生人数:12998人(2019年)

中国留学生总数:200人

中国教育部是否认证:获得认证

学校位于大阪府大东市。创校者濑岛源三郎先生鉴于日本将来的产业经济,深感交通与产业的同时发展才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1928年创建了大阪铁道学校。1951年3月改称为大阪交通大学。1965年10月再次改称为大阪产业大学。

自此以来,学校除了交通、产业教育之外,还本着培养坚持信念的人才即“伟大而平凡的人才”的建校精神。通过培养高尚人格、富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校风,站在世界观点倾注权利造就掌握深奥的人生观和宏大的世界观,能为新产业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福利做出贡献的现代产业人才。

该校由大学和大学院两部分组成,其中大学下设有人间环境学部、国际学部、设计工学部、经营学部、经济学部、工学部、短期大学部;大学院开设有经营与流通学研究科、经济学研究科、工学研究科等。大阪产业大学还为已具备三年制大专毕业文凭及一定日语能力的学生提供专升本课程,专业涉及经营学部、经济学部和工学部。该校毕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就业率较高。

学校特色

产学挂钩:目的在于掌握更有用的应用科学

通过企业的受托研究和技术指导等各种交流,扩大了掌握更有用的应用科学的学习领域。最近,对于大学除了要求进行学际交流之外,还强烈要求将知识资源还原与社会。此外,在企业经营方面,新事业的挖掘和开拓也成了迫切的课题。其结果,围绕着事业的挖掘和开拓,产官学挂钩的趋势高涨。学校本着“开放的大学”的理念,在谋求与当地大阪等地的企业、工商团体和政府机关进行交流的同时,还与企业和政府机关签定学术交流协定,进行受托、共同研究和技术指导,并派遣讲师、负责执行事业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新的研究计划和各种教育制度,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研究。

(1)采用了天合光能IBC 电池的太阳能汽车“OSU-Model-S”在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汽车赛之一 -- 铃鹿FIA太阳能汽车比赛中再创佳绩,以69圈的成绩在顶级小组“Dream Class”中位列第一名。“OSU-Model-S”太阳能汽车由日本大阪产业大学 (“OSU”) 研制,以天合光能 IBC 电池为驱动,兼具高效与轻便的优势,可在长达5个小时的比赛中最大化利用太阳辐射。

(2)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由大阪产业大学、日本国立天文台及名古屋大学等组成的团队16日宣布,使用南美智利的ALMA射电望远镜发现距地球132.8亿光年的狮子座方向银河中存在氧。这一观测结果反映出132.8亿年前的宇宙存在氧,大阪产业大学博士研究员桥本拓也表示:“这将有助于查明宇宙最初期星体如何形成。”

此次的发现除了刷新迄今发现氧的最远纪录之外,在知晓正确距离的银河中也最远,该成果发表在16日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网络版上。

氢气燃料汽车氢气燃料汽车太阳能赛车太阳能赛车

院校设置

大学设有6学部,13学科。

文系

经济学部(经济学科、国际经济学科)

经营学部(经营学科、商学科)

国际学部(国际学科)

理系

工学部(交通机械工学科、机械工学科、都市创造工学科、电子信息通信学科)

设计工学部(信息系统学科、环境理工学科、建筑·环境设计学科)

体育系

体育健康学部(体育健康学科)

大学院设有4研究科,均有博士前期课程和博士后期课程。

经济学研究科

亚洲地域经济专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现代经济学专攻(硕士研究生)

经营流通学研究科

经营·流通专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工学研究科

交通机械工学专攻、机械工学专攻、都市创造工学专攻、电子信息通信学专攻、信息系统学专攻、环境设计学专攻(硕士研究生)

生产系统工学专攻、环境开发专攻(博士研究生)

人类环境学研究科

人类环境学专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附属机构

大阪产业大学产业研究所

新产业研究开发中心

大阪产业大学学会

亚洲共同体研究中心

大阪产业大学附属高等学校中学校

大阪桐荫高等学校中学校

招生情况

学校逐年提高对留学生的入学要求,并对满足相关要求的留学生实施学费减免制度。

建校精神

培养伟大而平凡的人才

即使在急速变化的变革时代,这个标语也不失其光辉,反而会加深其意义。这是本校的建校精神。

略歴

  • 1928年11月- 瀬岛源三郎が大阪鉄道学校を大阪市北区兎我野町に创立
  • 1944年4月- 财団法人大阪鉄道学校设立
  • 1950年4月 -大阪交通短期大学を设立。运输科第2部を设置
  • 1951年3月- 学校法人大阪交通学园に改称
  • 1965年4月 - 大阪交通大学を设立。経営学部(経営学科)及び工学部(第一部・第二部机械工学科、第一部・第二部交通机械工学科)を设置
  • 1965年10月- 大阪交通大学を大阪产业大学と改称
  • 1966年4月 -大阪产业大学短期大学部を设立
  • 1967年3月 - 大阪交通短期大学を廃止。工学部に第一部土木工学科を増设
  • 1975年4月 - 学校法人大阪产业大学に改称
  • 1984年4月 - 工学部に第一部电気电子工学科を増设
  • 1986年4月 - 経済学部(経済学科)を设置
  • 1988年4月 - 英称をOsaka Industrial UniversityからOsaka Sangyo Universityに変更。大学院を设置(工学研究科土木工学専攻修士课程、电気电子工学専攻修士课程)
  • 1989年4月 - 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に机械工学専攻修士课程を増设
  • 1990年4月 - 工学部に第一部情报システム工学科、环境デザイン学科を増设
  • 1994年4月 - 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にシステム工学専攻修士课程、环境デザイン専攻修士课程を増设
  • 1995年4月 - 経営学部に流通学科を増设
  • 1996年4月 - 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に生产システム工学専攻博士後期课程、环境开発工学専攻博士後期课程を设置
  • 1998年4月 - 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アジア地域経済専攻修士课程を设置
  • 1999年4月 - 大学院経営・流通学研究科流通システム専攻修士课程を设置
  • 2000年4月 - 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にアジア地域経済専攻博士後期课程を设置。工学部第二部机械工学科と第二部交通机械工学科を夜间主コースに改める。大阪駅前第4ビルに、サテライトキャンパスを设置
  • 2001年4月 - 人间环境学部(文化环境学科・都市环境学科)を设置。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に现代経済システム専攻博士前期课程を増设
  • 2003年4月 - 大学院経営・流通学研究科の流通システム専攻修士课程を経営・流通専攻修士课程に改称
  • 2004年4月 - 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にアントレプレナー専攻博士前期课程を设置。工学部の土木工学科を都市创造工学科に、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の土木工学専攻博士前期课程を都市创造工学専攻博士前期课程に改称。文部科学省「特色ある大学教育支援プログラム(特色GP)」に采択
  • 2005年4月 - 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人间环境学専攻修士课程を设置
  • 2006年4月 - 大学院経営・流通学研究科を课程変更(経営・流通専攻博士後期课程を设置)。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の电気电子工学専攻博士前期课程を电子情报通信工学専攻博士前期课程に改称。サテライトキャンパスを大阪駅前第3ビルに移転。工学部都市创造工学科の土木・环境総合コース(2014年以降卒业生は総合コース)が日本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JABEE)认定プログラムとなる
  • 2007年11月 - 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の课程を変更(人间环境学専攻博士後期课程を増设)。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を、サテライトキャンパスに并设
  • 2008年
    • 4月 - 人间环境学部の文化环境学科を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に、都市环境学科を生活环境学科に名称変更。人间环境学部にスポーツ健康学科を増设。工学部の环境デザイン学科を建筑・环境デザイン学科に名称変更
    • 11月 - 学园创立80周年记念式典を挙行
  • 2009年11月 -リーマンショック等の影响により、资产运用を目的とする金融取引で、少なくとも40亿円にのぼる评価损が発生していることが明らかとなった
  • 2011年4月 - 経営学部の流通学科を商学科に名称変更
  • 2012年4月 - 工学部の情报システム工学科と建筑・环境デザイン学科を改组・再编の上、関西地区の大学では初となるデザイン工学部を设置(情报システム学科・环境デザイン学科)。大学院工学研究科に交通机械工学専攻を増设
  • 2013年4月 - 大阪产业大学短期大学部学生募集停止
  • 2015年11月 - 大学开学50周年记念式典を挙行
  • 2017年4月 - 人间环境学部の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を国际学部(国际学科)に、スポーツ健康学科をスポーツ健康学部(スポーツ健康学科)に改组。また、人间环境学部生活环境学科はデザイン工学部の环境理工学科に改组

知名教授

教员

斉藤日出治- 原 经济学部教授(社会经济论)

田嶋俊雄-原 经济学部教授(东亚经济论)

本山美彦 - 原 经济学部教授(世界经济论)

藤永壮- 国际学部教授(东洋史)

山口隆- 设计工学部教授(建筑论)

瀬岛顺一郎- 原 教养学部教授(心理学、行动分析)

王京滨 - 原 经济学部教授(金融论)

门闯- 经济学部教授(中国经济论)

新山隆史(元棒球选手)

国际交流

积极地展开国际交流活动

截至2019年10月,与美国、亚洲等地的70所大学和学校签定了基本协定,积极地展开国际交流活动,设置可按照目的选择的留学项目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学校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高校签订友好协议。

在2019年12月20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举办的2019年度西日本地区教育界友好人士忘年会上,大阪产业大学同大阪大学、神户大学、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等机构共同获得了“中日教育交流贡献奖”。

设施设备

设法充实信息教育

综合图书馆综合图书馆设置了能通过图像、音响制作掌握实践经济学的多媒体演播室、校内局域网(LAN),约2500台电脑,设法充实信息教育。

大学校园

大学本部所在地为日本大阪府大东市中垣内3-1-1,拥有主校区(中央校区、南部校区、东部校区)和生驹校区。交通:JR学研都市线住道站或野崎站下车,可搭乘学校巴士前往。

开放的大学

担任终生教育的一部分任务

支援在校生以及毕业生或有意义学习的人,其中心是2000年开设的梅田卫星校区和2008年开设的Wellness 2008体育中心。

孔子学院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于2007年11月26日建立,是日本产业大学与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项目。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以大阪地区历史悠久的中日文化,经济交流为依托,以面向日本社会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为己任,本着教育研究成果与商务社会人员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发挥为社会输送中文人才之职责。

常规教学活动包括:各种汉语教学及研修,汉语教师的培训,汉语鉴定考试的实施,汉语演讲比赛的实施,面向中国的海外留学援助,中国的文化介绍,各种讲演会(文化,经济,语言学),夏季面向中学生高中生的短期培训以及各种汉语讲座等,适应了不同层次日本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为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上外合建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19年度“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12月9日至10日,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孙春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教育部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陈宝生主持大会开幕式。大阪产业大学校长中村康范、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红粉芳惠、中方院长康林、事务局负责人中井英二应邀参加此次大会。

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是在孔子学院创办15周年,并连续成功举办13届孔子学院大会的基础上首次召开。本次大会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共举办了1个专题论坛、32个工作坊,围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标准、师资、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品牌项目建设等课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机构代表参加此次大会。

大会其中一项日程是为获得“先进孔子学院(课堂)”称号的单位颁奖。该奖项由孔子学院总部评选,目的是为表彰成绩突出的孔子学院(课堂)。经广泛征求中外专家和中外各方的意见后,本次大会从全球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中评选出了27所“先进孔子学院”和3所“先进孔子课堂”。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19年“先进孔子学院”的称号,成为全球27所“先进孔子学院”之一,继而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中第三所获此殊荣的孔院。中村康范校长作为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的代表上台接受了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的颁奖。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8月,由教育部直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合作创办。十余年来,在孔子学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阪产业大学的精诚合作下,在孔院历任院长和中外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迄今为止,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院已设立了4个教学点,开设了从入门到高级别的各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30多门,累计学生数已达4千余人。每年度举办较大型或系列文化活动40余场,平均每年参加人数达3千余人。

作为日本关西地区第一批成立的孔子学院,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一直致力于关西地区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主要从融入大学、服务当地、走近青少年等三个方面展开。孔院每年都会参加大学举办的“校园开放日”以及附属高中的校园文化节,并举办中文讲座、二胡演奏会等特色活动,让青年学生及其家长亲身体验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同时,孔院还主动承担了大学中文专业的相关课程,帮助产大中文等专业的学生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

此外,孔院还组织大、中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赴上外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组织关西地区中学生“汉语桥”比赛,激发日本青少年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除了日常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活动以外,孔院每年还多次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举办中国语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公开讲座,为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搭建平台,为促进中日人文交流添砖加瓦。

如今,大阪产业孔子学院已成为日本关西地区乃至日本全国推广中文、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在此次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孔子学院总部授予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2019年度“先进孔子学院”称号,既是对产大孔院历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产大孔院今后工作能够取得新进步、新发展的殷切期待。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将不忘初心,再接再厉,继续前行,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谱写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友好交流的新篇章。[1]

创立者

濑岛源三郎成立的精神

“以前的教育的一样,不是为了出人头地的手段,而是建立这样的功利的教育的场”,这是整个国家的文化提高的大前提,是本学园创立的宗旨,而每个人的使命都是完全发挥的,这是一种生存的人类的生存,是教育的应有的。

伟人的啦,成为学者、名誉、地位高的人成为啦,变得有钱啦等,小乘的功利主义的思想被抛弃,一旦有情况,自己杀人类社会贡献,那是自己人生的价值,并且,它同时上和平,幸福的生活的连接,因此长对人生生的喜悦,有这种想法,带着平凡的感觉,但总之必须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最优良分子的教育,我想到了。这才是我所思考的人生最伟大的东西......

创立40周年杂志(昭和43年刊)

瀬岛源三郎回忆录《创立的精神》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