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

拟古十二首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别名 拟古
目录导航

作品信息

   【名称】《拟古十二首》
   【年代】盛
   【作者】 李白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拟古十二首
  【其一】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⑴。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 鹊桥。非时将 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 霜露欺远客。
  客似秋叶飞。飘摇不言归。
  别後罗带长。愁宽去时衣。
  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其二】
  高楼入青天。下有 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 清光。
  遥夜一美人。 罗衣沾 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 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 卷绕飞梁。
  行人皆 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
  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其三】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梦。後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 醉中真。
  【其四】
  清都 绿玉树。灼烁 瑶台春。
  攀花弄 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其五】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
   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 神鱼。
  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鲋⑵。
  【其六】
  运速天地闭。 胡风结飞霜。
   百草死 冬月。 六龙颓 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
  鸳鸯非 越鸟。何为眷 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
  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其七】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
  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
  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 昆山玉。安得长 璀错。
  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其八】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 秋衣。 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 精讨。
  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 玉壶。藏身以为宝。
  【其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 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 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其十】
  仙人骑彩凤。昨下 阆风岑。
  海水 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 绿玉杯。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琴以闲 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 长相知。世人何 倏忽。
  【其十一】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其十二】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 容华晚。琅玕不能饭。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作品注释

  ⑴“如白”:一作“白如”。
  ⑵“鲋”:一作“鱼”。

作品选析

  李白善用古题作诗,这《拟古十二首》就是例子。这里选择《拟古十二首》中的第九首进行赏析。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然而经过“赐金 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意思是活着的人像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 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 旅舍; 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无数人为此同声悲叹。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 后羿从 西王母处得到 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药,飞入 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没有什么欢乐可言。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 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 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无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不可能感受到阳春的温暖。诗人纵观上下, 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结尾以 警策之言结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 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 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颓废情绪。李白在这首拟作里虽也同样叹息 人生短暂,却没有宣扬消极颓丧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
  这首“拟古”诗的想象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驰骋,在艺术表现上好似鬼斧神工, 匠心独具。如月兔捣 不死药本来 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捣药”句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原有的动人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异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想象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雄奇形象。再如, 阳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苍绿的树木,这本来是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 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富有创新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 楚河流域,唐时属 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 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 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 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 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 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与 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存诗千余首,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