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文名 长春中医药大学
现任校长 冷向阳
外文名 Changchu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
所属地区 吉林长春
院系设置 15个教学组织单位、3个教学管理单位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
邮政编码 130117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
校庆日 10月15日
成立时间 1958年
录取批次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
主要奖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
博士后流动站 2个
主要院系 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知名教师 王富春、罗晶、苏颖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50年,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成立。

1958年,在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长春中医学院。

1962年,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并入学校。

1970年,学校并入吉林医科大学。

1978年,恢复了长春中医学院建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并入学校。

200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净月校区一期工程胜利竣工,学校主体迁入净月校区。

200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唯一一所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同时也是全国行业唯一一所获得博士授权的学校。

2004年,学校成为省属重点高校。

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长春中医学院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

2008年,学校与省政府共建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人参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打造吉林省千亿元人参产值,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位居第7名、第9名;中医学、中药学成为博士后流动站,是2009年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一所获批建设单位。

2012年,学校获得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标志着学校跻身于国家中西部高校百强行列。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6]

2018年10月24日,从长春中医药大学获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把该校作为重点支持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意见》,长春中医药大学跨入“省局共建”高校行列[7]

2020年3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高校[8]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学组织单位15个,教学管理单位3个。开设本科专业23个[9]  

学院

专业名称

基础医学院

-----

中医学院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药学院

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康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健康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

医药信息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

研究生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资料来源:[10]

师资力量

学院

专业名称

基础医学院

-----

中医学院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药学院

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康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健康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

医药信息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

研究生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资料来源:[10]

学科建设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3)师资概况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55人,硕士生导师730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4人,白求恩奖章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5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2]

杰出人才

国医大师:任继学、刘柏龄、王烈[11]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任继学

国家名老中医:陈玉峰、程绍恩、高士贤、高世昌、胡永盛、马志、王海滨、云鹏、张继有、赵泰伯[12]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王之虹[13]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之虹、苏颖

全国优秀教师:王富春、罗晶、苏颖[1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王洪峰、赵雨

终身教授:邓明鲁、阎洪臣、刘冠军、王烈、杨宗孟、王本祥、刘淑莹、黄永生、南征、王之虹、赵文海、刘铁军[15]

长白山学者(技能名师):王富春、赵大庆、王梅、冷向阳、王健、周晓华、丛德毓、王洪峰、赵雨、曲鹏[16]

名师名医:于凯成、王之虹、王志良、曲晓波、刘琦、刘振亚、纪青山、李一清、李大经、李玉轩、杨世忠、吴崇奇、宋启印、宋柏林、陈向明、陈秋澄、赵文海、段奇玉、倪国成、莱萌、夏德林、高其品、常兆生、隋殿军、韩复笑、王洪峰、王富春、刘大有、张大方、冷向阳、秦磊、赵建军、王健、王中男、丛德毓、刘宏岩、苏颖、张辉、张孝、段育华、盖国忠、赵雨、陈长宝、罗晶、崔仲平、邓悦、朴志贤、刘铁军、许相文、许广里、李永才、范国梁、岳庆范、金润泉、张文泰、张绍灵、张海莹、周建华、赵振昌、姜喆、宫晓燕、荣大奇、景瑛、魏丽娟、王秀阁、王檀、冯晓纯、朴春丽、任喜洁、金东明、赵为民、姜丽红、赵和、原晓风、姜大成、刘明军、贡济宇、李超英[17]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2]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博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制药工程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炮制学 、中药鉴定学、临床中药学、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药理学、药用动物学、中医络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医预防医学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18]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学术研究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分教研室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骨伤科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药物制剂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针灸推拿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架构于实践实训的立体多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师成绩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主编规划教材67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19]

学生成绩

2018-2019学年,学校学生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120项,其中获国家级40项,省级80项。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以中医药方向为主导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55个,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82个[2]

国家级科研平台:中风病破血化瘀重点研究室、药用动物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动物药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附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用临床实验机构(GCP)、长白山道地药材产业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有效成分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现代化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北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中药生物转化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 、中药组学工程实验室、现代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人参化学与药理重点实验室、中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韩传统医药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医药中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白山道地药材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药有效成分重点实验室、药用动物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医药政策与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人参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长白山道地药材高端科技创新平台[20]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62项;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512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3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

2019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46项;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459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十二五”期间,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药物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953项;各类科研经费达2.33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62项。其中,王之虹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腧穴配伍方案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研究”填补了吉林省省属高校的空白[21]

学术交流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62项;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512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3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21]

学术期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刊栏设有高端视野、学术探讨、实验研究、经验传承、临床研究、西医进展、护理研究、文献研究及综述等。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同时位居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质量评比85种中国医学期刊榜第8名;2015年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6年和2018年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7年获首届吉林省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奖;2018年获评“中国最美期刊”称号[22]

《吉林中医药》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设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理论研讨、经验传承、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药纵横、针灸推拿、综述等栏目。2007年4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2009年10月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2年10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2008年—2014年连续四届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选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6年11月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8年11月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20年3月获吉林省政府新闻出版奖期刊精品奖;2008年—2019年连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

文化传统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2004年以来同该校友好往来学校及机构一览表

洲际

友好往来学校及机构

美洲

美国东洋医学研究院

美国Millikin 大学

加拿大South Bay College of TCM

美国史蒂芬汉乃格大学

美国夏乃满大学

美国弗吉尼亚针灸中医学院

加拿大北美中医研究院

美国沃顿医学院

亚洲

韩国CL医院

中美日联合实验室

韩国南部大学

日本新泻药科大学

韩国世明大学

日本中医学协会

韩国松湖大学

日本东京药科大学

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

菲律宾圣保罗大学

欧洲

荷兰中医药专业协会

西班牙拉丝帕尔马斯大学

英国QUEEN MARY大学

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医学院

港澳台

台湾亚洲大学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台湾南华大学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

台湾万能科技大学

资料来源:[24]

学校标识

2004年以来同该校友好往来学校及机构一览表

洲际

友好往来学校及机构

美洲

美国东洋医学研究院

美国Millikin 大学

加拿大South Bay College of TCM

美国史蒂芬汉乃格大学

美国夏乃满大学

美国弗吉尼亚针灸中医学院

加拿大北美中医研究院

美国沃顿医学院

亚洲

韩国CL医院

中美日联合实验室

韩国南部大学

日本新泻药科大学

韩国世明大学

日本中医学协会

韩国松湖大学

日本东京药科大学

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

菲律宾圣保罗大学

欧洲

荷兰中医药专业协会

西班牙拉丝帕尔马斯大学

英国QUEEN MARY大学

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医学院

港澳台

台湾亚洲大学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台湾南华大学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

台湾万能科技大学

资料来源:[24]

精神文化

学校领导

校徽

校徽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中间为包含“天鹅”、“橄榄枝”、“盾牌”、“蛇杖”、“1958”在内的五边形图案,外周为中英文校名。

新校徽主色调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取纯正、高洁、辉煌之意。中间主体部分为五边形图案,取传统哲学天地圆融、五行生克制化的思想,寓意事业圆满和师生员工团结;由“吉林”的汉语拼音字头组成的“天鹅”图案,表示地域、省份;“橄榄枝”、“盾牌”表示平安祥和之意,昭示卫生事业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护佑健康、生命的使命;“蛇杖”为世界卫生组织标识中的元素,寓意卫生行业,表示学校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向;“1958”为建校时间。内部五边形为倒五边形,含“阴阳动态平衡”之意[25]

现任领导

校徽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中间为包含“天鹅”、“橄榄枝”、“盾牌”、“蛇杖”、“1958”在内的五边形图案,外周为中英文校名。

新校徽主色调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取纯正、高洁、辉煌之意。中间主体部分为五边形图案,取传统哲学天地圆融、五行生克制化的思想,寓意事业圆满和师生员工团结;由“吉林”的汉语拼音字头组成的“天鹅”图案,表示地域、省份;“橄榄枝”、“盾牌”表示平安祥和之意,昭示卫生事业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护佑健康、生命的使命;“蛇杖”为世界卫生组织标识中的元素,寓意卫生行业,表示学校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向;“1958”为建校时间。内部五边形为倒五边形,含“阴阳动态平衡”之意[25]

历任领导

校训

“启古纳今、厚德精术”,凝结了学校长期办学实践成果,集中体现了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和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是对学校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高度抽象和战略思考的概括。

“启古纳今”,体现了中医药事业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发展思路。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强调在系统、完整、充分地继承中医药传统基础上,实现更好地发展,同时又要广纳现代科学技术并根据中医药学自身规律,客观认识、研究、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积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厚德精术”,体现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统一,体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统一,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师德、医生的医德和学生的品德,达到相得益彰的思想境界。既要医德高尚,又要医术精湛,相互促进,不可偏废[25]

校训石校训石

校训铭文:

长白山麓 净月潭浦 分鏕并轨 博硕通途 肇锡嘉名 岐黄学府

治学立训 蕴玉出璞 砥砺名节 忠信敬笃 问道长沙 溯源灵素

博采众长 探骊得珠 四海浪潮 钟于一壶 五洲金石 熔为一炉

惠泽苍生 弘扬仁术 镌石勒名 耸峙黑土 寄意后昆 龙翔凤翥[25]

校歌

《春之杏林》

长白山麓绵延我宽广的胸襟,

净月碧波涌动我仁厚的爱心。

古老文明唤我勤奋求索,

时代风采催我勇敢创新。

岐黄学府,书声悠扬,

厚德精术,启古纳今。

给仁爱插上翅膀,

给人类送去温馨。

让杏林繁花似锦,

让中华永葆青春。

仲景理念铸就神圣的医魂,

时珍风采传承求实的精神。

勤求古训挖掘医学瑰宝,

博采众长探寻生命本真。

莘莘学子,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给仁爱插上翅膀,

给人类送去温馨。

让杏林繁花似锦,

让中华永葆青春[25]

校区环境

校训石校训石

校训铭文:

长白山麓 净月潭浦 分鏕并轨 博硕通途 肇锡嘉名 岐黄学府

治学立训 蕴玉出璞 砥砺名节 忠信敬笃 问道长沙 溯源灵素

博采众长 探骊得珠 四海浪潮 钟于一壶 五洲金石 熔为一炉

惠泽苍生 弘扬仁术 镌石勒名 耸峙黑土 寄意后昆 龙翔凤翥[25]

学校荣誉

《春之杏林》

长白山麓绵延我宽广的胸襟,

净月碧波涌动我仁厚的爱心。

古老文明唤我勤奋求索,

时代风采催我勇敢创新。

岐黄学府,书声悠扬,

厚德精术,启古纳今。

给仁爱插上翅膀,

给人类送去温馨。

让杏林繁花似锦,

让中华永葆青春。

仲景理念铸就神圣的医魂,

时珍风采传承求实的精神。

勤求古训挖掘医学瑰宝,

博采众长探寻生命本真。

莘莘学子,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给仁爱插上翅膀,

给人类送去温馨。

让杏林繁花似锦,

让中华永葆青春[25]

获得荣誉

获得排名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江凤艳
校长 冷向阳
党委副书记 潘正岩、高文义
副校长

陈长宝、李磊、王洪峰、徐晓红

纪委书记 刘春雷

资料来源:2023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官网[1]

报考条件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江凤艳
校长 冷向阳
党委副书记 潘正岩、高文义
副校长

陈长宝、李磊、王洪峰、徐晓红

纪委书记 刘春雷

词条图册

历任书记
当时校名 职务名称 姓名 任期
长春中医学院 党总支书记 济舟 1959  年 04 月— 1962 年  08 月
党委书记 李品三 1962  年 10 月—1968 年 11 月
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兼 长春中医学院党委书记 刘幕奇 1978  年 07 月— 1981 年  06 月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汪正 1978  年 07 月—1981 年 06 月
党委书记 张仙洲 1981  年 06 月— 1985 年  08 月
党委书记 原一祥 1985  年 08 月 —1992 年  07 月
党委书记 李影 1992  年 07 月一1999 年 08 月
党委书记 毛汉宁 1999  年 08 月—2005 年 07 月
党委书记 陈海英 2005  年 08 月— 2006 年  02 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6  年 02 月—2014 年 10 月
党委书记 秦磊 2014  年 10 月— 2016 年  08 月
党委书记 张兴海 2016年08月—2021年9月
党委书记 江凤艳 2021年9月至今
历任院、校长
当时校名 职务名称 姓名 任期
长春中医学院 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 兼长春中医学院院长 王喜天 1959  年 06 月一1967 年 05 月
副院长(主持工作) 济舟 1959  年 06 月一1970 年 06 月
副院长(主持工作) 纪宽 1978  年 02 月—1983 年 10 月
院长 邓明鲁 1983  年 11 月—1997 年 05 月
副院长(主持工作) 王之虹 2002  年 01 月一2004 年 01 月
院长 2004  年 01 月—2006 年 02 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 校长 2006  年 02 月一2014 年 08 月
校长 宋柏林 2014年08月一2021年6月
校长 冷向阳 2021年6月至今

资料来源:2023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官网[2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