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睾丸炎

细菌性睾丸炎

目录导航

简介

急性细菌性睾丸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其感染途径有:

1.直接感染:前列腺和精囊腺感染,细菌沿输精管进入附睾、睾丸。

2.血行感染:感染从体内病灶经血流至睾丸。

3.淋巴感染:下尿路及外生殖器的感染病菌可经精囊淋巴管进入深、浅淋巴管引起感染。

诊断依据

一、症状

1.急性睾丸炎 急性细菌性睾丸炎发病急骤,单侧多见,寒颤、高热。患侧睾丸肿胀疼痛,疼痛向腹股沟部放射。全身酸痛不适,可伴恶心呕吐。脓肿形成时全身症状加重。

2.慢性细菌性睾丸炎 起病慢,睾丸逐渐增大,睾丸坠胀感。

二、体征

1.急性睾丸炎 单侧或双侧睾丸肿胀,患侧阴囊皮肤红肿,睾丸质地硬,触痛明显,伴有附睾炎时二者边界不清,附睾变硬,输精管增粗。

2.慢性睾丸炎 患侧睾丸肿大,质硬,表面平滑,有轻度压痛。

三、实验室检查

1.急性期血白细胞增加。

2.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可出现血精。

3.部分病人可有尿道分泌物,可作涂片和细菌学检查。

4.尿常规可出现白细胞或脓细胞。

四、其他检查

1.锝-99m核素睾丸扫描,血流明显增加。

2.B超检查有诊断价值,有助于鉴别睾丸肿瘤和睾丸扭转。

细菌性睾丸炎检查

1.睾丸自检。先洗个热水澡,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2.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3.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发生。非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4.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5.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片,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睾丸炎危害

1、诱发严重疾病: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

2、性功能下降: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

3、丧失生育能力:导致死精,无精,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

4、导致提早衰老:睾丸疾病久治不愈造成精损肾亏、元气耗损、肢体严寒、腰酸背疼、提早衰老。

常见的睾丸炎有非特异性和腮腺炎性两种,任何化脓性败血症均可并发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甚至引起睾丸脓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

温馨提示

睾丸癌好发年龄为小于10岁及20—40岁,这两个年龄组中还存在高危人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