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胜乡图册(2)胜乡街道解放前称兴隆场,文革时期更名为解放公社,1982年至今为安胜乡。原辖13个行政自然村和一个街道,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为独立的乡。2002年十三个村合并为6个村委会,49个村民小组。
清光绪时为兴隆场,民国初置隆胜乡。1941年安乐、隆盛2乡合并为安胜乡。1959年改公社,文革时期曾更名为解放公社。1983年复置安胜乡。1997年,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梁安、盐河、安复、安平、金马、印屏、龙凤、永寨、诸家、策安、戴桥、优县、高峰13个行政村。
2002年村组建制调整为6个村,49个小组,具体为:原梁盐村和盐河村合并为梁盐村;安复村不变;原金马村和安平村合并为金平村;原龙凤村和印屏村合并为龙印村;原永寨村、策安村和戴桥村合并为井坝村;原高峰村、优昙村、诸家村合并为高峰村。
2009年,将安复村、梁盐村1―6村民小组划归双桂街道管辖。调整后的安胜乡辖金平村、龙印村、井坝村、高峰村、梁盐村7―8村民小组,面积28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兴隆场(原址)。
500228200:~200梁盐村 ~201金平村 ~202高峰村 ~203龙印村 ~204井坝村 ~205安复村
安胜乡2005年12月总人口17206人,其中农业人口16903人,非农业人口333人。全乡幅员面积33.7平方公里,龙溪河从梁平城横贯安胜境内,地形呈东低西北高的丘陵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辖区内土地肥沃,自然灾害较少,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豆类,物产丰富,经济果林以柚子、樱桃、柑橘、桃李为主,水产以鸭鹅、淡水鱼为主。乡内有丰富的页岩、条石资源和一定的河砂资源。
安胜乡现有水泥公路25公里,土石公路65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公路。有完备的电力、水利、通信基础设施,目前为止有自来水处理站一个,小乙型水库四个(备战水库、团结水库、胜利水库、高峰水库),山坪塘130个,排灌水渠39公里,有中型污水处理厂一个(在建);有电信、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有程控电话1000余门。现有酒厂2个,米业加工厂2个,页岩砖厂2个,榨油厂一个,花生加工联户1个,全乡工业总产值 2600万元。三年来,招商引资已达300万元,目前招商项目有:农业综合开发、花生大米深加工、集镇开发等。
安胜乡街道上有初中、小学、幼儿园三所学校,在村内有3个基点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
机关内设有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和社会保障办公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财政所、农业服务站、国土与村镇建设管理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站。人员行政编制22人,事业编制16人。
乡属单位有卫生院、信用社、兽防站、邮政所、供水站、供销社、粮食收储站等。工商、派出所、法庭、税务、运管、交管等单位已纳入片区管理。
常迎春: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陈游伟:党委副书记、乡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政财贸、金融及行政事务工作。
罗世贵: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负责人大、政协、工会工作。分管纪检、组织人事、宣传、统战、武装、精神文明、群团、办公室和老干部工作,协调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管理重大专题活动。
熊先礼:党委委员、副乡长、武装部长。负责城乡建设、武装和应急工作。分管村建服务中心、建管办、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移民工作,协调国土、电力、通讯、邮政工作。
余亚平:党委委员、副乡长,兼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负责农业农村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分管农业服务中心、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和科技工作。
王 君: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分管民政办、社保所和卫生工作。
周 军:党委委员、副乡长,负责工商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分管经济发展办、安监办、工业、商贸、统计、环保、交通、场镇创卫及秩序管理、教育工作。
张 宏:党委组织委员,负责组织人事、机构编制、老干部、机关党支部工作。
周村红: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负责宣传、统战、精神文明和信息工作,分管人口和计生办、文化服务中心。
陶斯云:副处级干部,协助罗世贵同志工作,协助余亚平同志负责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工作。
魏长春:正科级干部,协助王君同志工作。
领导班子分工实行A、B角制:
常迎春——陈游伟
罗世贵——陶斯云
熊先礼——周 军
余亚平——王 君
周村红——张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