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植园

课植园

中文名称 课植园
著名景点 逍遥楼
目录导航

简介

    课植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 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   课植园座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亭港。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厅堂内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   以碑廊为界,北部为厅堂区,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是以各种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回曲折,如入迷雾的格局。假山南面是庄园内一座标志性建筑—四方形五层楼,称“望月楼”,又名“冠云挚月楼”,这在当时是全镇最高建筑,雄伟壮观。   整个课植园中共有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独具匠心,在私家园林建筑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1956年,课植园曾被辟为朱家角中学。1986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设施规模

  课植园于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15年落成,耗银30万元,占地96亩。   有迎贵厅、宴会厅、正厅、耕九余三堂、逍遥楼、书城楼、望月楼、戏楼、打唱台、藕香亭、倒挂狮子亭、司教亭、碑廊等各类建筑共有200余间。   碑廊内嵌有明代文人的书法碑刻,系园主马文卿延请雕刻高手周梅谷所刻,计有文徵明写于明万甲申年的“游西山寺”诗十二首、祝枝山“梅花”诗一首、唐寅信扎和周天球诗二首,共15块石刻。   还有假山、九曲桥、课植桥、荷花池、稻香村等游览胜境。

历史沿革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镇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   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   马家祖上原籍江西,后迁至昆山朝阳门,清末曾捐宫为道台衔,后于朱家角井亭港择地百亩,自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兴建这座园林,停停建建前后历时15年之久,花银30余万元,直至马文卿去世时,该园还未全部建成,但也颇具规模,亭台楼榭、假山水池、石碑长廊、古树名木,应有尽有,方圆数百里,名闻遐迩。

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园

  据说园主马文卿为造这座园林,曾游遍江南园林,凡每见一处胜景,决不放过,必命人着意仿建,如上海豫园风格的荷花池、九曲桥;苏州狮子林中的倒挂狮子弯等,如此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园的马家花园,现模恢宏,风格各异,在上海地区也实属罕见。

建筑风格与特点

  清末民初江南最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课植园坐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亭港,沿河原有船舫及一垛数十高的照墙,照墙两旁曾建有两座“司鼓亭”,每遇宾客来临,吹鼓手就吹吹打打,鼓乐齐鸣,以示欢迎。    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墙门内第一道建筑为往来宾客停放轿子用的门厅,门厅后是头厅。二厅、三厅和迎贵厅四球进深的“厅堂”建筑。厅堂内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头厅后仪门处还饰有精细砖雕,处处显示出大富人家的豪华气派。后律迎贵厅,更显雍容华贵,它紧靠一角月洞门亭子和碧波粼粼的荷花池,两旁装就雕花落地长窗,地铺印纹水磨砖块,拼成各种花样图案,前植桂花两株,以谐其音。    迎贵厅向东为书城,前有双帛亭,今亭毁井仍在。这别具一格的书城,有仿城墙,城垛,上书“月洞门”三字,进洞门,内筑有一拱形岸桥,桥扶手栏杆饰以翠绿琉璃瓦筒,显得古色古香,踏步上桥,可进入藏书楼,楼有两层,飞檐翘角,此地为当时所谓“课读”之用。    迎贵厅南侧,有一条长约20多米的碑廊,碑廊内镶嵌着明清著名书画家碑刻15块,有明代文人文微明“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诗”,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诗等,时为马氏聘请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迹雕凿之,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勾丝毕露,丝丝入扣,令人叹为观止,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已外加玻璃木框罩之,定为县文物加以保护。   以碑廊为界,北部为厅堂区,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是以各种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迥曲折,如人迷雾的格局。假山南面是庄园内一座标志性建筑——正方形五层楼,顶端饰有四角形亭子,称“望月亭”,是全镇最高建筑,雄伟壮观,气势非同一般,与望月亭遥相呼应的是旁边二楼上的四方亭,同走马楼及五层楼相连通,形成颇具江南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体。    在假山区,还建有打唱坛,唱戏楼,观戏厅等建筑,形成颇具特色的消遣娱乐场所,惜乎目前年久失修,顿显老态。从假山区到书城间,有一长形荷花池,将假山区隔成半岛,由一座“课植桥”与之相连,此桥为全镇36座桥中最小的一座,全长仅5米,但桥栏、桥洞、石级一应俱全,小巧玲珑,犹如微缩景观,惹人喜爱。荷花池中原还有一钓鱼台,故称“水晶宫”,用青砖砌成拱形门洞,冬暖夏凉,此处撒钩垂钓,优哉游哉。钓鱼台旁另辟一小池,置有湖石,喷水不息.内养金鱼,供人玩赏。地边有一蝙蝠亭,亭内四壁画有上百只蝙蝠。   紧靠荷花池西即为园林区,也称稻香村,内中植遍桃、李、杏、枇杷等各种果树,还植有紫薇、香圆、罗汉松、古松翠柏等古树名木。常年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马氏宗祠墓地也设置在旁。在其西南角又辟小型游览区,内有小型假山,荷花池,九曲桥和倒挂狮子亭。该亭又称“五角亭”,值得一提的是,一骰亭子均为四角或八角成双的,此亭造型稀罕之处是成五角,在建筑上颇有难度,足见当时能工巧匠的手艺之高。那五只翘角上各有一倒挂木到狮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整个课植园中共建有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独具匠心,在私家园林建筑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1956年,课植园曾辟为朱家角中学校址,目前校园和园林区基本分离,随着古镇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有关方面对课植园正着手拟定修复开放事宜.相信不久,这座江南名园将重放异彩。

相关轶事

  1912年,时年52岁的 马文卿来到 朱家角井亭港,择地百亩,开始兴建当地人称“ 马家花园”的“课植园”。这位原籍江西的成功商人,在人生过半的时候,捐官道台,并在这非故非亲的朱家角定居,以兴建这座规模恣肆的园林消磨人生,以“课植”为名。   据说为造这座园林,他曾游遍江南园林,凡每见一处胜景,决不放过,必命人着意仿建,如上海豫园风格的荷花池、九曲桥;苏州狮子林中的倒挂狮子亭等。在 迎宾厅南侧,有一条长约20多米的碑廊,忽然见到,又让人疑心到了孤山, 私家园林绝少见到这样的搜奇。碑廊内镶嵌着明清著名书画家碑刻15块,有明代文人 文徵明“游西山寺”十二首, 祝枝山的“梅花诗”, 唐寅的手札及 周天球诗等,都为马氏聘请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迹雕凿之。   这位马文卿,虽离世不远,但身世渺茫,这些,让人想象,他是谁?世纪初叶,中国变局已现,他是靠什么获得成功的?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商海生涯之后,他在异乡寻求什么样的归宿?什么样的晚景?这些,后人已然难以揣测。但后园中一处石壁上,有一幅小小的马文卿 薄意浮雕,似乎又想说明什么。   据说他长得老相,去世时不过67岁,看上去有七十出头了。除了老相,这位石头上的人还有一种谦卑,一点不自信,眼光下视,嘴角有讨好世界的笑容。他要在世界中求一个自己的形象,一个位置,可是没有语言,他满世界去找,找来的能安慰自己吗?这个在无常中漂泊打拼的商人,他把自己的肖像留在这石壁上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更有一处奇观,是假山区的戏楼。在戏楼与观戏台之间,有一处广大的空旷草坪,人坐在这草坪之后,还能看到点什么呢?有导游解释说在马先生晚年,看戏已经看不动了,他宁肯开放戏台,让街坊四邻、扶老携幼地来看,而他坐在灯火的深处,要看的正是这样一出热闹生动的人间戏剧。   这些个故事无声地打动了百年之后的人。这些人情构成了这处园林与众不同的蕴藉处,它的野心和它的孤独在一起,它的梦想和它的不安在一起,它的热情和它的自卑在一起。   正是这些,不论在炎夏,还是凉秋,吸引人在其中徘徊,感受一个生命的信息。

旅游介绍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 园林建筑, 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 稻香村,以应园名。课植园座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亭港。 

  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厅堂内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以碑廊为界,北部为厅堂区,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是以各种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回曲折,如入迷雾的格局。假山南面是庄园内一座标志性建筑-四方形五层楼,称"望月楼",又名"冠云挚月楼",这在当时是全镇最高建筑,雄伟壮观。 

  整个课植园中共有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独具匠心,在私家园林建筑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具体描述

小镇北首的西井街靠着小河浜,白墙乌门的就是了。冬日早晨难得一遇的阳光暖了河边小路,有镇上的人在河浜边漂洗,枝条萧索的垂柳与水也只是无声。显得这宅子越发低调沉稳,倒是个有身份的官家宅子应有的气质。所谓课植园,便是不忘读书与耕种之意。这个马道台其实原本就是捐来的一个官,所以未必有怎样的经纬韬略,文章不见得是真文章,耕种也必定只有象征意义。只是听说这位地方首长走过不少地方,凡看见奇巧的景致便要自己也在园子里依样造一个。可见银子还是真银子,铺张排场也是真排场。

迎面迎客厅上“蓬荜生辉”扁后的中堂没有什么特别夸张的地方,照旧是红木桌椅挺括大方有余而富贵不足。依次进去的抚琴听风厅也是简约的,所以刚进去会觉得这厅堂很普通,隐约只觉得窗格后面掩不住有些风景。还好有小门从侧边出去,竟是一个环抱一棵古树的偏院,草青叶碧。沿竹篱笆只有膝盖高的小路走不出多远就是藏书楼,此乃一景。高两层的小楼,取节节高升的好意头于是分开左右建了两个楼梯上去,楼梯上贴着西式马赛克。楼上左右两端各有一间藏书阁,有些破败了,看不出曾经的书香盈门。正厅放着宽大的书桌,背后屏风,书桌正对大门,走出去从二楼凭栏看园景,当然踌躇满志。在这样的楼上坐着,书倒不用读心情就一定很开阔吧。藏书楼一层现在用作展览馆,展出一些陶器和历代油灯的藏品,都是上海本地文化人的心血。“天空没有留下痕迹,鸟儿已经飞过”,收藏是一种心境。

在藏书楼后面有一个宽大的荷花池,整整方方的一池水,靠着水的屋子掩着门早已不知从前是何种惬意情境。隔着水池那边才是真正的花园,主人把江南的巧与秀都花了心思来塑造模拟。水其实是通连的,流进花园里形成另一池水。水岸的造型变换成随意的,有桥有亭。一瞬间就感觉到从西式的刻板进入东方的灵动。绕走荷花池,踏过课植桥,水边建敞亮通透的一个观戏厅,可以看见戏楼。风送戏文又和着荷花香入耳,是古人所谓清丽婉转的暗香雅音。戏楼面对着一个两层的四方亭,正好作为整个园子的枢纽。连接起书楼,观戏楼和望月楼。望月楼有五层,西式建筑。据说是朱家角镇上的制高点,也是这课植园一个闻名的所在。楼与楼之间有回廊连接,时而仿佛走在屋檐上,时而穿过一间屋,时而又走回刚才经过的小楼。处处通连,主人完全可以走在二楼的回廊里就游遍宅子,尽显江南建筑的精妙。

课植园全貌很难描绘,它似乎突出了南边的园子而忽略了北边的厅堂。主人穷尽了心计在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南,定要留下一个让后人赞叹的故园。譬如望月楼下的碑廊里收藏着江南四大才子的墨宝真迹,主人那得意之情定可想象了。廊前那个寓意马到成功的巨石雕塑酷似一个马头,暗和主人姓氏也是志高意满的象征。纵观历史,成功者能全身而退才是真的圆满,有多少人不是马到成功再土崩瓦解?反倒是这个捐来的道台活得如此滋润洒脱,是对功名的嘲弄么?马道台隐身乡里,所追求不见得真是读书耕种,而是无官一身轻所换来的那种闲情。只是浮云般的日子里,谁又能说他荒废了一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