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其敏(1953-)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绘画,1971年任安徽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毕业后留校任教。
创作取法传统,入古而化,致力于创新,所作以人物为主,取材广泛,立意新颖,讲究笔墨情趣,画风峻逸爽朗,生机蓬勃。
《奴隶的欢乐》入选197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九歌图》等10件作品入选1985年在香港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海市蜃楼》入选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中国美术作品展,《世界像一只船》等30幅作品参加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8人作品展,《鹿鸣》等2幅作品入选1987年5月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无题》等12幅作品入选1990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世界现代艺术博览会,《水墨》等3幅作品入选1990年4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巨匠画展。1995年及1999年,分别在日本和美国举办画展及讲学。还有《观鱼》、《风和月》、《鉴真和尚造像》、《祭》、《家族》、《人物》、《可可西里》、《辛弃疾辞意》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擅连环画、插图、壁画、书籍装帧设计等,曾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奖和全国书籍装帧优秀奖,1985年为湖北黄鹤楼创作《人文荟萃》大型壁画。出版《华其敏画集》、《华其敏速写专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华其敏,别署田乔、沙月,男,汉族,浙江镇海人,1953年8月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班,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安徽省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致力于水墨人物画创作,尝试以现代造型审美理念对中国书画传统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他曾多次到藏族地区体验生活,创作了一系列以藏区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回声》是其中之一。该画着重于人与自然间的深层思考,力图表现在中国西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类的生存问题。在艺术表现上,他强化传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淡化光、影、色、质等西画造型因素,并巧妙地结合了中国画的留白与西画的透视,使画面既具现代形式美感,又不失传统的通透空灵。
作品有《祭》、《夸父图》、《农奴的喜悦》、《世界像一只船》、《人文荟萃》等。
1984年至今,其作品入选南斯拉夫里耶卡第九届国际画展、香港现代美术馆当代中国画展、 印度第三届世界现代美术三年展、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作品交流展、日本东京中国巨匠画展等。1990年应邀赴美,在洛杉矶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参加1990年、1991年美国春季、秋季世界艺术博览会,1995年应邀赴日本东洋美术学院讲学,并举办“华其敏水墨画展。”其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中国画艺委会主办的重要美展,多次获奖,并被编入《1979-1999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等画集。出版有《华其敏画集》、《华其敏写意人物画选》、《华其敏速写专集》、《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华其敏》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