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土地总面积97平方千米(2022年),总耕地面积85323亩,辖31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284个村民组,总人口67800人(2020年),[1]其中非农业人口3108人。交通便利,省道吴黄路纵贯腹地,阿深高速公路距镇区西1.5公里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过,许亳公路距镇区北部2.5公里处由西向东穿过。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淮海战役烈士墓。[2]
近年来,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现有镇村企业810家,其中,工业企业26家。如今远东化工厂技改新上的“保苗100”、“农夫菌星”、“黑客”项目产品供不应求,其中环保型无公害杀菌剂“农夫菌星”、“黑客”获河南省省级名牌产品。其它企业也已初具规模,且发展势头强劲。
农业以小麦、棉花、水果、畜牧为主导产品,形成了粮、棉种繁育、育苗、精品林业、畜牧业、食用菌等特色支柱农业。其中,粮棉繁育基地涵盖7个行政村,面积12000亩,是中原最大的粮棉种繁育基地。以陈店、西华营等行政村为主的金丝垂柳,优质速生杨树苗基地面积达3000亩。新、名、优品种林果园区3个,面积6000亩。畜牧养殖业,年产值700万元以上。
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为495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5300万元,第二产业为14000万元,第三产业10200万元,财政总收入为621万元,财政支出为620万元,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4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96元。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镇区电话普及率86%,镇域69.6%,镇区内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4所,文化活动室4个,中心卫生院1个,骨科医院1个,镇域内中小学33所,幼儿园35所。
近年来,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现有镇村企业810家,其中,工业企业26家。如今远东化工厂技改新上的“保苗100”、“农夫菌星”、“黑客”项目产品供不应求,其中环保型无公害杀菌剂“农夫菌星”、“黑客”获河南省省级名牌产品。其它企业也已初具规模,且发展势头强劲。
农业以小麦、棉花、水果、畜牧为主导产品,形成了粮、棉种繁育、育苗、精品林业、畜牧业、食用菌等特色支柱农业。其中,粮棉繁育基地涵盖7个行政村,面积12000亩,是中原最大的粮棉种繁育基地。以陈店、西华营等行政村为主的金丝垂柳,优质速生杨树苗基地面积达3000亩。新、名、优品种林果园区3个,面积6000亩。畜牧养殖业,年产值700万元以上。
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为495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5300万元,第二产业为14000万元,第三产业10200万元,财政总收入为621万元,财政支出为620万元,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4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96元。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镇区电话普及率86%,镇域69.6%,镇区内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4所,文化活动室4个,中心卫生院1个,骨科医院1个,镇域内中小学33所,幼儿园35所。
411622107:~200西华营村 ~201田庄村 ~202牟庄村 ~203吴庄村 ~204肖庄村 ~205孙董村 ~206高小集村 ~207前楼村 ~208后楼村 ~209郭集村 ~210尹庄村 ~211闫王寨村 ~212双楼村 ~213孝义寺村 ~214何庄村 ~215刘双桥村 ~216常武营村 ~217屈庄村 ~218庞集村 ~219李桥村 ~220毛桥村 ~221半截河村 ~222薛楼村 ~223大赵村 ~224来洼村 ~225徐那村 ~226林楼村 ~227后套村 ~228李九村 ~229铺李村 ~230陈店村
旧时由西华、淮阳两县分管,名西淮营。1949年后全归西华县管辖,改名西华营。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属第五、第七两区。
1951年,为西华县第七区。
1958年,成立西华营公社。
1962年,分属聂堆、东夏亭两区管辖。
1965年,析聂堆、东夏亭两个公社部分地域,置西华营公社。
1984年,由西华营公社改为西华营乡。1987年,撤西华营乡,设西华营镇。2020年,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6.78万,辖31个行政村:西华营村、田庄村、牟庄村、吴庄村、肖庄村、孙董村、高小集村、前楼村、后楼村、郭集村、尹庄村、闫王寨村、双楼村、孝义寺村、何庄村、刘双桥村、常武营村、屈庄村、庞集村、李桥村、毛桥村、半截河村、薛楼村、大赵村、来洼村、徐那村、林楼村、后套村、李九村、铺李村、陈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