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后成为“文革”后首届大学生,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化学
本科毕业后遂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当时称“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0年去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即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回国后继续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
2002年成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11月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欧洲近代哲学、当代法国现象学、科学哲学史和发生与比较认识论。
论文:
1.Vouloir-dire:创意还是误读?──谈德里达对胡塞尔指号现象学思考的解读(《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2.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的‘肉体’现象学(《哲学研究》,2001年第5、6期)
3.判断逻辑与康德的范畴形而上学演绎(《哲学研究》,2009年第7期)
4.溯因推理:笛卡尔、康德和皮尔士(《哲学研究》,2003年 第10期)
5.彭加勒和康德的空间意识学说之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8年第3期)
6.彭加勒的数学直觉主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
7.人类意识重演律和古希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2001年第9期)
8.悖论与真理(《哲学研究》,2000年第5期)
译著:
《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导引》(德里达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
1999年受美国波士顿学院中国项目资助去该校访问
2002年再赴法国,在巴黎—索邦大学研究笛卡尔的“普遍数学”
2004年受皮亚杰基金会的资助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发生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