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村番薯栽培技术成熟,加上土质结构独特,气候适宜、历年培育出不少的优质品种,古代有著名的“桃白”、“桃红”、“贼佬笑”、“莺哥白”、“本地妹”。近代有“细微笑”、“鸡母卜”、“湛苏交三号”等,大多数品种都具备高产、质优的特点,适宜大面积推广。苏村出产的番薯因淀粉多、营养丰富、清香爽口而名声远扬。除在国内销售之外,还远销港澳台及海外市场。苏村番薯
离吴川市区东北面约6千米,有一条自然村——苏村。村东北面有小东江流过,其支流三叉江也在村中环绕。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东江相倚的亚九坡、罗子坡、白水塘坡、瓮中坡、车塘坡、东心坡六个坡相连,这六个坡都是由河水冲积而成,面积达8千多亩的低“坡”,河水涨时水汪汪一片,水退时变成一片低地。坡地后来被改造为人造田,由于长期受小东江浸没,坡地沉积着一层很厚的河泥,据化验,土质钾含量达43%以上,是番薯生长的必需元素。人造田于是成了肥沃的“番薯地”,苏村番薯的特色完全源自这六块冲积而成的坡地。
苏村番薯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村担泥造坝,担出了一条长6千米的大堤,拦截小东江水,使本村的这6块坡地变成了“人造田”。
1978年初,苏村人在“人造田”上开始种番薯是,在栽培技术上,苏村农民以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来进行科学的肥水治理,以农家草木灰、土杂肥为基肥,有机复合肥为追肥,使苏村番薯高产且味道独特。
苏村番薯多年来尽管未注册商标品牌,却形成品牌的无形效应,每年的产品总是供不应求。2007年8月,在农业部门的引导帮助下,苏村成立了“苏村番薯专业合作社”。小东江
2012年,苏村番薯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800亩,平均每年增加300亩产,平均亩产1吨多,总产2800吨,每吨调拔价4000元,销售收入1100多万元,扣除成本400万元,返还借款总额200万元,股金分红总额500万元,平均每户纯收入1.6万元。
2015年,苏村番薯种植面积有2600多亩,亩产2000千克以上,个体最大达3.6千克,大部分销往珠三角、港澳地区。
2004年,苏村番薯被吴川市农业部门评为“名优农业土特产品”。
2014年10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苏村番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苏村番薯
苏村番薯产地范围为广东省吴川市长岐镇现辖行政区域。[1]
一、品种
湛江白、黄皮细微笑、苏村红。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土发育而成的河沙泥、河泥田或河粘土田,pH值6.0至7.0,土壤有机质含量2%至3%。
三、栽培技术
苏村番薯(7)1.育苗:
(1)种薯选择:种薯重200克以上,表皮光滑,无病虫危害的秋收薯块。
(2)育苗时间:9月下旬。
2.移栽:3月中下旬移栽。移栽密度亩≤4000株。
3.田间管理:生长季提蔓2次,间隔15天至20天。
4.收获:8月中下旬叶子局部变黄,及时收获。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生的薯块外表光滑,大小均匀,蒸熟后皮裂肉松,口感香滑。
2.理化指标:鲜薯含淀粉≥19%,钾含量≥16毫克/100克。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1]
苏村番薯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吴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苏村番薯的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