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萝

女萝

文献 《广雅.释草》
中文学名 女萝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金黄色,纤细,直径1毫米左右,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总花序梗近无;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1-2.5毫米;花萼杯状,基部连合,裂片3-4-5,长圆形或近圆形,通常不等大,长约0.8-1.8毫米,顶端圆;花冠乳白色或淡黄色,杯状,长约2毫米,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圆,约与花冠管近等长,直立,宿存;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比花冠裂片稍短;鳞片小,边缘短流苏状;子房扁球形,花柱2,等长或稍不等长,柱头球形。蒴果扁球形,直径3-4毫米,下半部为宿存花冠所包,成熟时不规则开裂,不为周裂。通常有4种子,淡褐色,卵形,长约1.5毫米,表面粗糙。

分布范围

分布自亚洲的中、南、东部,向南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至大洋洲。

生长环境

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子、马鞭草科牡荆属等草本或小灌木上,海拔50-2000米。 

主要作用

种子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止泻的功能。

词义

本意

亦作"女(音'如')罗"。

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广雅.释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四.松萝》

由于松萝与菟丝子常缠绕生长,不宜分离,故古人常

混淆命名。《诗经》等中所提到的女萝,多为菟丝子。但入药需明确区分菟丝子的正品与伪品。

引用

《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王逸注:"罗,一作萝。" 

《汉书.礼乐志》:"丰草葽,女罗施。"唐元稹《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古直《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