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11岁开始读书。
1931年入省立七师附小学习,曾受教于裴志耕等。
1932年暑假小学未结业,借用南福增的毕业文凭考入大名七师,在中共党员任继宗影响下,开始阅读马列主义书刊,思想进步很快。
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校内外积极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后被当局察觉。
1934年冬被开除学籍。
1935年春经任继宗介绍到肥乡县辛安镇,以当小学教师为掩护,任中共肥乡中心县委发行部副部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引起敌人注意返回大名。为生活所迫到外地谋生。
1937年3月,返回故乡。5月经解蕴山介绍到北平通俗读物编刊社卖书度日。
1938年初打入敌人内部做伪军工作,从事传递情报、营救同志以及向城外送印刷品等重要工作。7月,到大名四区抗日大队,先后任民运干事、指导员。
1940年,任冀南一分区九旅二十六团营长,参加过百团大战。同年冬先后任魏县县大队长、二十六团参谋长、漳河县县长和广(平)大(名)路南支队政委等职,为开辟和巩固大名、魏县、成安一带抗日根据地英勇战斗,做出贡献。
1943年参加了整风运动,在极左路线下,遭到打击,经受了考验。
1945年5月,回冀南三分区,先后任路南支队政委、二十六团政委,为解放成安、临漳等县城英勇奋战,立下新功。此后,在平汉战役、安阳北部剿匪和保卫回隆等战斗中,多处负伤不下火线,有七八块弹片留在身上,始终未能取出。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冀南军区独立三旅十四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十纵队八十六团团长等职。
1947年随军南下大别山,为开辟山区根据地与敌连续苦战七个月,胜利完成任务。
1948年7月,率全团渡汉江,配合友军创建汉南根据地。
1949年春,在王宏坤指挥下,率一团官兵在花园战役中,歼灭江北守敌主力一个团,随后赴豫西剿匪。由于英勇善战,功绩卓著,升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第一舰队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北海舰队参谋长、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8月病逝于北京,终年47岁。[3]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