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虹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正在济南读书的于笑虹,为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了去南京请愿的行列。
1935年,于笑虹到北平读书。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被吸收为民先队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同平津流亡学生一起到达济南,被中共山东省委分配到聊城,任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卫队长。
1938年春,他被派往寿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武装。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范筑先部第二十一支队任政治部主任,从事争取改造该部队工作。
1939年春,他遵照党的指示,到临清组建卫河支队,先后任该支队副司令、司令。1940年春,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一团团长。10月,调任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政委。
二十二团作为新八旅的主力团,转战邯郸南北的平汉铁路沿线和临清、大名间的卫河两岸,多次给日军以重创。
1943年,他带领二十二团开辟卫河以东地区,不久,任冀南七分区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的8年间,他转战卫河两岸,屡建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于笑虹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十军第二十八师政委、第二十九师政委等职,曾转战冀鲁豫,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于笑虹任海军修造部、工程部政委。
1956年任海军第二海校校长兼政委。
1958年任海军科研部部长,受命领导海军装备事业的科研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6个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舰船科研协调会议,组织全国造船科研力量研制海军装备。
1960年,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他又和刘华清、戴润生一起,克服种种困难,组建了一个研究院,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舰艇流体和结构力学、动力设备及工艺材料等科研项目的试验,为我国舰船科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61年调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任副院长、院长,晋升为少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捏造罪名,受到审查和批判。
1971年,于笑虹任第三研究院院长,他写信给周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汇报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再一次受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
1973年6月因病逝世。
1980年,于笑虹蒙受的不白之冤得到平反,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