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全景式书写长江的文学作品[3]。作者用20多年时间沿着长江两岸采访,记下大量采访笔记,通过对长江历史、地理、人文等的描述,以诗性的语言,多元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江巨川自然风光及华夏文明,追寻中华民族的精魂,歌颂新时代,讴歌中华民族精神。
郭保林 山东聊城市冠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阅读大西北》《昨天的地平线》《千古墨客》《线装的西域》《孤独者的绝唱》《水墨里的声音》《在太阳深处:郭保林经典散文》《孤独的月光》《白桦哭遍树林》等,以及长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黎明,太阳的风景线》《高原雪魂——孔繁森》《塔克拉玛干:红黄黑》《谔谔国士傅斯年》《大河息壤》等。其中《高原雪魂——孔繁森》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其他作品曾入围首届鲁迅文学奖,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奖项。[1]
序章 大地之脉
传说古埃及的尼罗河是生死界河,与天上的银河是一胎双生;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也是一母同胞,为华夏古文明之源。它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着大地的秩序和故事。
上 编
第一章 天上之水天上来
蓝天、白云、冰川、雪峰、草甸、荒原,还有苍老的太阳、苍茫的风,一切都显得肃穆、庄重、坚实,而又透出点虚幻。
这就是大江之源吗?这就是诞生我们民族第一大河的格拉丹冬雪峰吗?哦,巍巍然,一尊天神;峨峨然,一把倚天长剑。这种大气象、大境界,必然会有大手笔、大造就。
第二章 丽江金沙风景异
从青海的巴塘河口,一直到四川宜宾的岷江河口,金沙江全长二千三百零八千米,约占整个长江三分之一的长度。
金沙江携澜沧江、怒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奔腾而下,劈开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硬生生地把茫茫大山切割成深深的峡谷——地理学上称为“横断山脉”。
在石鼓镇,金沙江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这个智者的抉择、大气磅礴的抉择、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抉择,决定了一条大河的命运。
第三章 雪暖岷江铺锦绣
川西北是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雪山,也有膏腴坦荡的平川;有莽莽苍苍的森林,也有林木繁茂的浅丘;有绿洗千里的草原,也有翠珠如玉的湖泊。地势变化之大,自然景观之异,风光胜迹之多,实属罕见。
金沙江和岷江合流,“双江映月”,金沙江一轮,岷江一轮,造就了天下绝妙之境。
第四章 巴山蜀水诗人雨
横断山脉走在这里已是尾声,像一曲乐章,尾声是孱弱的、纤细的。平庸的丘陵,既缺乏英雄气概,又缺乏超凡脱俗的灵气,甚至缺乏一种美感。川西南并非一个平庸的世界,它不强悍,不放肆,不纵横,不似“二泉映月”,也不似“春江花月夜”,但它不俗气,无脂粉气。
金沙江来到宜宾后便改名为长江了——这是“长江”这个伟大名字的正式命名,这名字第一次注册于中华大地!
第五章 麻辣重庆雾重重
重庆是浩浩长江重要的一章,是长江母亲养育的最美丽的女儿之一。嘉陵江和长江在这里拥抱、融合,长江又接受了新鲜血液,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江水在这里变得宏阔,气势非凡。
中 编
第六章 高唐云雨峡江情
三峡是一曲大江的华彩乐章;
三峡是气势雄浑、云蒸霞蔚、惊涛裂岸、堆起千堆雪的三峡;
三峡是巫山神女、秭归屈原、香溪昭君的三峡;
三峡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三峡。
壮美、瑰丽、雄奇、凶险。这是天下绝景,你会想到鬼斧神工,想到造化的大手笔、大写意,是天神绘就的一幅大风景。
与江水一同流淌千古的唯有翰墨文章。江河行地,诗词歌赋入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第七章 荆天楚地多沧桑
长江来到荆州,九曲回环,流过远古荒凉的岁月,流过烽火连天喊杀如雷的年代。千里波涛的青春和迟暮,千里江流的激越和壮阔,以荆楚大地为素笺,写下一章章故事:豪放淋漓的,浪漫绮丽的。
楚国八百年的春和景明和秋老风寒,四十七个君主的辉煌和黯淡,在这片多雨多水多江河湖泊的荆楚大地演绎过多少悲剧和喜剧。古木忘情,顽石无语,唯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第八章 湖湘大地尽风流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揭开八百里洞庭,你碧绿色的扉页,我想打捞一个疯魔诗人的歌声;拂开眼前的野云,拨开苍茫的古意,我在寻觅一个漂泊的诗魂。放眼三楚山色,耳闻千里涛声,满目尽是云烟野石、断碣残碑了无痕。
第九章 秋尽江南已惘然
暮雨潇潇。阴郁的长空,磅礴的乌云,凭栏远望长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荆楚故地,悲怆的箫声拍打着一个人的沉思,那故国山河的残月颤抖着人生的悲切。
心事重重,无法排解。苦闷深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冷风冷雨的黄昏,谁来慰藉一颗在炼狱烈火中煎熬的心?
孤独,孤愤。
第十章 荻花青山水急流
长江一路东去,浩浩荡荡地来到江西地面,又遇到一座雄峙的大山——匡庐,也就是庐山。庐山坐落在长江右岸,一扫平庸,而陡然变得壮丽嵚崎。有了山,水更显得智慧和灵性,也彰显了生命力的滂沛和壮阔。站在匡庐之巅远眺长江,只见渺渺一江水,颙颙卬卬,莘莘将将,状如奔马,声振雷鼓。这是生命的激流迸发出的强大而原始的力量。
第十一章 春风秋雨读金陵
长江以其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激情,在虎踞龙盘的钟山脚下,洋洋洒洒,撰写了最精彩的篇章。
建业情怀,秦淮风物,金陵王气,南朝烟雨,赵宋落日,大明宫阙,天国风云,每个情节都惊雷闪电、撼人心魄。这是响彻历史祭坛的旋律舒展、气韵跌宕、纵横捭阖的交响曲。
南京是悲壮又蕴含伤感的城市。
下 编
第十二章 月光之城月溶溶
长江流经这片土地,性情发生了突变:心胸阔朗,气度雍容,风流潇洒;也许历经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跋涉,历经了过多的坎坷曲折,长江既没有了惊涛拍岸巨浪滔天的狰狞与惊惶,也少了叱咤风云翻天覆地的气概,那波涛不再仓皇紧迫,而是含情脉脉地向江南大地倾吐一腔情愫。
从扬州到苏州,长江在这里分娩出一系列玲珑妩媚、风景如画的小城: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一个个克隆出来似的,都散发着同样的味道:江南味、水乡味、唐诗味、宋词味,还有温馨的女人味。
第十三章 江南江北水拍天
走进苏州,你会看到“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绘出的锦山秀水,这是一幅温润秀雅而又扑朔迷离的画卷。
走进苏州,你会知道历史的悠久、文化的丰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绣像小说状写的风物,并未消失。摸一摸故墙旧楼、水巷小桥,看一看浮屠寺院、园亭曲槛,前踪陈迹还带着余温和苍凉,说不定从哪条小巷一摇三摆地走出个唐伯虎来!
苏州是水的制品,氤氲着一种灵气、秀气、才气,因而也滋生了一种“情”——浓郁的诗情、典丽的爱情,还有吴侬软语里透出的一种雾蒙蒙、湿漉漉的温情,说不清,道不明,弥漫在山水间。
第十四章 徽风皖韵气自华
这个精力充沛的小城是文化名城,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氤氲、弥漫在小城中。岁月更迭,风雨沧桑,虽经数百年,久久未
有弥散。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寻觅一代文宗的纸上云烟,
摭拾他们生命的歌吟。
徽风萧萧,皖木葱葱,这是一片蓬勃生机的大地。
第十五章 江海之恋天尽头
这是长江三角洲的北岸,这是长江孕育的绿洲平原。
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像神话,像传说,给你带来巨大的诱惑。
这里有南国的灵性,也有塞北的豪迈。
历史上,这里曾活跃着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王国维的身影,还有晚清实业巨子张謇……
一粒松子没有落在地上仍然是松子,当它落进大地便是一棵巨松。
第十六章 大海潮音动地来
长江来到吴淞口,这就是长江入海处。巨大的喇叭口,亲吻着岸,拥抱着岸,形成了一个八十多千米的浑浊的扇面。
长江是流动的文明。
长江剪裁时空,呼吸寒暑,吞吐古今,你旖旎的梦幻,你雄奇的理想,你伟岸的精神,万里坎坷,万里苦难,万里跋涉。你终于走向大海,黄色的农业文明与蓝色的海洋文明在这里拥抱狂欢。
第十七章 云层深处露霞光
新文化运动真正的策源地是上海。一座城市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历史的悠久,而在于拥有的文化内涵。
上海的美丽、繁华,使她氤氲、弥漫着文化的灵气。浦江两岸浸润着厚重深邃的文化底蕴。共产党诞生于上海,这是近代史上的文化现象,上海的红色是上海的骄傲。
惊涛拍岸,雪浪飞溅。咆哮、挣扎,长江裹着自身的力量冲刺,它的选择,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第十八章 水随天去海如天
“大运河是历史,长城是历史,浦东开发也是历史。”如魔术般崛起,如神话般变化,一夜醒来,遍地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现代化新浦东站起来了,背后是辽阔的大地,前面是浩瀚的大海。怀着大地的辽阔、大海的蔚蓝,它的内心陷入了绝世大美。
尾章 走向大海
后记[1]
《大江本纪》以“本纪”为题,选取长江沿岸重要城市、自然景观及历史事件,将长江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串联起来,体现出写作者的气魄。作品风格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叙述基调轻松,可读性强。作者用20多年时间沿长江两岸采访,把水脉与文脉有机结合,从长江源头开始,聚焦长江给沿岸文学、文化、文明的滋养与影响,文化价值高。在艺术上,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采用俯瞰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呈现出中华文明从高原到大海的不同侧面、不同形态、不同气质。作品写出了自然流变与文明演变,写出了长江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4]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代表中国作协致辞。他指出,宏大选题、刚健气质、阔朗文风以及立身大野、表达大爱、书写大国气象,是郭保林创作非常重要的特点。“《大江本纪》沿着长江从源头一直写到入海,尽写两岸的历史演进,为中华民族文明探源,为中国山川大地画像,为中国人民生存与奋斗讴歌,也为美丽中国来龙去脉细写史诗。”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表示,郭保林的书写始终保持着高度热情,饱含着最深的感情,非常难得。这部作品是对长江全域、全流程,甚至全史的一次写作。(光明网、中华读书报)[3]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这本书用“本纪”作为书名,“本纪”是有崇高地位的。作者把长江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演进打通来写,把长江历史上著名城市的变迁和现在的进展情况融合起来写,又用散文写作的长项把历史上的传说和传播精准知识打通了,是很不容易的。作品把长江沿岸最值得说的,达到“本纪”水准的那些重要城市、重要的自然景观、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取舍地写清楚了,而且是用他的生花之笔来写,显得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读,这也很不容易。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认为,《大江本纪》很好读,热情洋溢之感贯穿始终。这本书自成体系,将长江途经的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串起来,写人文、历史、地理,非常难,也很考验人,但作家做到了。这么多的人和事,书里将点和面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这本书很独特,同类的作品并不多见。(中国作家网)[2]
《大江本纪》虽然被标注为报告文学,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当作是散文,甚至是美文。它有着易读的质地,也是一部可以给人阅读享受的作品。这部作品中,虽然没有“我”的清晰面相,但是“我”的身影、情感、情绪无处不在。对写作者而言,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人将其视作文学的第一要素。郭保林重视语言的锤炼,他在几十年的文学道路上不断精进语言水准,对字、词、句反复揣摩,期待拥有一种灵敏的语感,“对每一个字词,看一眼就知道它的硬度、厚度、亮度、质量、色彩和形态等”。《大江本纪》中的语言词汇量丰富,同时用语简洁、精准又熨帖,读来妙趣横生、诗意盎然,为长江的壮美风光赋予更多的文化因子。(光明日报)[5]
《大江本纪》是当代文坛一部全景式书写长江的文学传记,作家在时空交错的宏大背景上,以汉大赋的结构,散文诗式的抒情笔调,铺排扬厉,激扬文字,批注风月,校点历史。以气势恢宏的叙事方式、多角度的审美视角,以“思接千载”之势,将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着上历史哲学的色彩, 以“视通万里”之笔,将山水物象、历史人文进行有机结合,彰显出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彰显出长江流域所独存的灵魂内核,极为壮阔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 颂扬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与其说郭保林的《大江本纪》是一部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或传记文学,不如说更像一部伟大的诗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6]
2023年11月3日,《大江本纪》获评“文学好书榜 · 2023年10月入围好书”。[7]
2023年12月2日,《大江本纪》获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11月好书”。[8]
2024年1月2日,《大江本纪》获评“14家出版社2023年度表现最佳文学图书” 。[9]
2024年1月9日,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时代之光·营销峰会上,《大江本纪》荣获2023年度“时代好书”优秀奖。[10]
2024年1月9日,获评“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推荐好书。[11]
2024年1月16日,《大江本纪》入选《出版人》杂志“11家出版机构的年度书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