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西亚亚种

白鹇西亚亚种

中文名 白鹇西亚亚种
脊索动物门
雉科
命名者 Delacour&Jabouille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白鹇西亚亚种

【中文别名】西亚白鹇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时间】Delacour&Jabouille,1928

【英文名称】Berlioz'sSilverPheasant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鹇属,白鹇

形态特征

白鹇西亚亚种是白鹇的亚种之一。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白鹇雌雄异色。雄鸟头上的长冠和下体全部纯辉蓝黑色,带金属光泽。脸部裸露皮肤呈红色。颈、背、翅均为白色带“V”形黑纹。中央尾羽为白色,两侧带黑纹。跗跖部为红色。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外侧尾羽亦白,染以黑纹。头的裸出部分和脚为赤红色;嘴浅绿色;眼棕褐色。雌鸟上体以及翅、尾等概橄榄棕色;下体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细斑。眼裸出部分赤红,脚亦红色,鲜艳显眼。雌鸟全身棕褐色,后枕部具黑色羽冠,羽冠近黑色。

栖息环境

白鹇西亚亚种白鹇西亚亚种(6)栖息于多林的山地,从山脚直至海拔1500米的海拔高度,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白天多隐匿,叫声嘈杂粗糙。受惊时羽冠竖立,尾羽微扬,多向山上奔走,至山顶方展翅起飞。夜间栖宿在树枝上。

生活习性

白鹇西亚亚种白鹇西亚亚种(6)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性机警,胆小怕人,受惊时多由山下往山上奔跑。一般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通常在亮天后即从夜栖树上飞到地面活动,一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潮。活动多在巢域内,每日活动路线、范围、地点都较固定,多数时间都用于觅食。食饱后通常原地站立休息或理羽,偶尔也有飞到树上休息的。晚上成群栖于高树上,一般在天黑时才开始上树栖息。通常雌先雄后,或雌雄一起一边发出叫声,一边飞上一定高度的树枝,然后逐步登高,藏于高大乔木密集的树冠下,距地高度多为6~8米。活动时较为安静无声,有时可听到行走时踩踏的‘沙沙’声。通常仅在有危险时雄鸟才发出尖利的‘ji-go-go-go’的警戒声。

主要以植物幼芽、块根、果实和种子为食。其中最常吃的是南亚锥栗的坚果、崖豆、蕨叶、芭蕉芋等植物。也吃金针虫、鳞翅目昆虫和幼虫、甲虫、蚂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

繁殖方式

一雄多雌,4月份发情;在发情季节,两颊的裸露部分开始增大,并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羽毛显得富有光泽。雄鸟求偶时,环绕雌鸟步行并有摆尾、击翅等动作。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巢较简陋,主要由枯草、树叶、松针和羽毛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淡至棕褐色、被有白色石灰质斑点,通常每隔1日产1枚卵,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4~25天。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中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相关新闻

福建泰宁发现大规模珍稀鸟类白鹇种群(2013年10月19日 18:43  来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

近日,来自北京、辽宁、江西及福建的观鸟爱好者在福建省泰宁县峨眉峰进行观鸟活动时,发现50多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专家估计该地区白鹇数量超过一千只。同时,观鸟爱好者还在该地区发现数量众多的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等珍稀鸟类。目前,泰宁县政府正积极申报峨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更好保护这些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天峨首次发现藏酋猴、白鹇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4/10/27 21:17:00 来源:县广电局)

近日,天峨县龙滩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大山原始森林景区检查、收集野外监测红外摄像机、录像记录时,惊奇地发现了藏酋猴、白鹇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该保护区成立以来的首次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穿山甲、果子狸等国家保护动物。

据了解,自2012年广西启动全国野生动物第二次调查工作后,我县积极参与、配合相关工作,在龙滩自然保护区大山原始森林景区、燕子湖等地安装了10多台野外监测红外摄像机。这次发现的藏酋猴别名四川短尾猴,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等地,数量极少,为我国猴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同时发现的白鹇又名白雉,属于大型鸟类,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中。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紧紧抓住列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机遇,以打造红水河原生态国际养生旅游区为目标,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次发现的藏酋猴、白鹇等动物栖息地的大山原始林景区是我县四大重点景区之一,也是我县最大的原始森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7%,正是得益于对生态资源的大力保护,才使得这些国家保护动物在天峨县得以栖息、繁衍,这次发现将对研究、保护野生动物,促进全市生态旅游开发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广东翁源警方查获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生白鹇(2009年09月11日 0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韶关九月十日电 (冯昶 李凌 何兴斌)广东韶关翁源县警方十日向记者通报,该县森林公安分局根据民众举报,查获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六只等野生动物一批。

  警方称,涉嫌非法收购、运输和贩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男子赖某伦,十日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九日下午二时许,翁源县森林公安分局接到民众电话举报,称该县坝仔镇有人将非法收购的野生动物装上一辆小货车,准备运送到广州等地贩卖。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上路设卡拦截。半个多钟头后,在省道S二四四线翁源县境内南龙路段,一辆小货车从远处迎面驶来,警员示意司机停车接受检查。随后,警员发现车厢里面放着十多条编织袋,里面装的全是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白鹇六只,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面狸六只,以及蛇、蛙等其它野生动物一大批。

  经审查,涉案男子名叫赖某伦,现年四十八岁,系翁源县坝仔镇人。据赖某伦供认,这批野生动物是他从当地偏远山区一些捕猎者手中买来的,准备运往广州等地贩卖,以牟取高额利润。[1]

琼中一村民猎杀白鹇鸟被判刑(2012年07月13日10:28   来源:海南日报)

  本报海口7月12日讯 (记者胡续发 通讯员胡娜 黄灵钰)琼中地处五指山北麓,居住在山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村民,以往靠山吃山形成了随意进山狩猎的生活习俗。但是,村民王某却在打猎中触犯法律,成为该县首位因猎杀国家保护动物而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人。

  记者今天获悉,这宗涉嫌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已宣判,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宣判后,王某没有提起上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今年2月11日傍晚,琼中上安乡农民王某从家里取出自制猎枪,来到附近的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也隆岭狩猎。晚上8点半,王某用枪打中一只白鹇鸟,后又打中其他3只小鸟。次日9时许,王某下山时被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当场查扣。

  经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王某所持猎枪具有致伤力,认定为枪支;经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鉴定,王某所猎杀的白鹇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