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斗牛是这个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它与当地的万里庵庙会和“吃新节”习俗融为一体,一年一度,时间是农历五月十五日这天。“吃新”即品尝新上市的蔬菜瓜果;敬祖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五月十五日这天,周边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蜂涌而至,来到土城万里庵“朝禾苗”,赶庙会,将带来的几根已灌浆的稻穗供奉在菩萨前,祈祷年丰岁顺。村上的每家每户都要大摆酒席招待亲友,席上除鸡、鸭、鱼、粽子、发糕、油糍外,更主要的是特意采来的新鲜蔬菜瓜果。亲朋欢聚一堂,共话桑麻,其乐融融。吃新后就去玩斗牛。斗牛是赶庙会、朝禾苗、吃新节中最吸引人的活动。
土城斗牛是高安市祥符镇塔前土城村一带农民为了庆祝当地“吃新节”举行的斗牛比赛活动。土城斗牛起源于何时,至今仍未有定论,但高安民间流行的“吃新节”的习俗自古有之。据民国初期《高安县志》记载:“乡人选‘辛酉’或‘巳酉’日‘吃新’新鲜饭菜,先盛饭三盅,上插稻穗,烧香鸣爆,供神敬祖……”
关于土城斗牛的起源,民间有一则传说记载:相传明末年间,祥符南山有位名叫倌伢子的土财主,他儿子在奉新做生意时,因慕名去观赏一家奇特无比的大黄牯而受到东家的奚落,为了挽回面子,倌伢子也买来一头大“骚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饲养调训后,约定与徐财主端午节期间,在一个叫小岭的凹形山地斗牛,结果徐财主的牛败北,倌伢子一时名声大噪。此后,这里年年举行斗牛,端午节斗牛便在这一带流行开来。土城与南山相隔不远,这里历来有个五月十五的万里庵庙会,随着岁月的推移,清初时土城逐步成了这一带斗牛的中心。
在农历五月十五这一天,只要一走进翔福塔土城村,就会看到这个小山村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许多邻近的村民约定俗成地来到这里,他们兴致勃勃地牵着牛、或骑着车来参加土城村的斗牛会。斗牛场上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几十头编了号的牛牯一一出场亮相,接着便按抓阄顺序进行角逐。胜负决出之后,省着披红挂彩,主人荣誉受奖。中午吃饭时,家家户户宴席丰盛,宾朋满座,那种隆重的场面胜过了端午节的喜庆,因为来家里做客的都是亲人,还有前来看斗牛的新朋老友。据土城村的老人讲述,过去斗牛更加热闹,过来参赛和观看的不但有本地人,还有奉新、安义、新建等邻近县市的外地人。斗牛之前,人民都要先到土城村的万里庙朝拜,将带来的供品和稻穗供在菩萨面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个时候土城村的吃新节要闹上三天三夜,一天到晚,各家各户就会把自家的门板卸下来到庙前搭个戏台,让请来的戏班子演出“端午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