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开口傩

万载开口傩

文化遗产 万载开口傩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文化遗产名称:万载开口傩

  所属地区: 江西 ·宜春 · 万载县

  遗产编号:Ⅲ-8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宜春市万载县

  遗产级别: 省

概述

  万载开口傩,又称“跳魈”,是当地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安、娱神娱人的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其特征为头戴木制面具,扮作鬼神亦歌亦舞,展示神的威武,演绎神的活动事迹。民众“祀杨吴将军欧阳晃”为傩神,俗称“欧阳金甲将军”。

历史溯源

  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记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明清时期,跳魈之风盛行,活动范围遍及乡间、邻县。万载开口傩由傩舞演变而来,既保留了傩舞的艺术特征又吸收了古老戏曲成分,有向傩戏演变之趋势。它共有《开山》、《比刀》、《关王下书》、《关、鲍大战》、《小鬼戏判官》、《土地》、《团将》等7个节目,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角色有生、旦、净、丑,几乎每角必唱,唱、念、做、打齐全,动作古朴粗犷,在赣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傩文化史,探究傩舞发展、傩戏形成有着重要的价值。

  万载地处赣西边陲,西接湖南浏阳,古为“吴头楚尾”之地,境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富万载”之誉,县民崇尚文明,“跳魁”之风盛行,其活动范围遍及乡间和邻县。早在1940 年全县已有傩神庙9 座和17 支傩队,最早的属潭埠镇沙江桥傩庙,始建于明代初年。

艺术特色

  拥有六百余年历史,作为代代村民除邪求福的精神慰藉与他们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万载傩舞有着鲜明的风俗特色。开口傩不同于其他傩舞形式,它每角必唱,可谓唱、做、念、打齐全,但以唱为主,音乐则以打击乐贯穿始终,保留着古朴的乡土气息。开口傩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其主要叙述《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失荆州的片段故事。《比刀》是开口傩的重要节目,它既不像戏剧表演的程式化,也不同于武术,而是集结了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劳动操作等形体动作之精华,经过历代艺人加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种强悍、干练和紧凑的风格。在《开山》中,有两个角色分别象征日神和月神,喻示着对自然的崇拜。开口傩动作古拙、简单,面具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服装庄重大方,绣饰龙凤,显得悠闲、庄重、轻盈、洒脱、有力。

发展

  1949 年后“跳魁”之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几经沉浮,屡落屡起,不少老艺人冒险保存 傩面具、服装、道具等,精神堪嘉,遗存下来古老傩面具等,已成艺术珍品。万载“开口傩”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又重现异彩,国内外30 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万载“开口傩”的活动情况,1992 年入选《 中国民族 民间舞蹈集成》 ,1990 年12 月,27 幅傩照应邀前往美国纽约、洛杉矶展出,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博士田仲一成、日本 神奈川大学教授广田律子女士先后多次来 万载县考察傩舞。台湾《 大陆奇观》 摄制组专程来到沙江桥拍摄制作成《 万载傩舞》 风光 专题片。2005 年6 月万载傩舞参加在南昌举办的“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荣获“傩文化展金奖”、“中外傩艺术展演银奖”和“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2008年6月,“万载开口傩”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