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上湖灯彩

项目名称 高安上湖灯彩
起源时间
项目分类 传统舞蹈
认证批次 第三批
目录导航

简介

上湖灯彩是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在民间自古流传下来的以纸扎灯为道具而载歌载舞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它主要集中在塘南村和丁家村一带。每隔五年就会于正月初一到十五表演大型灯彩盛会—“闹花府”组灯,其中表演最多的是茶灯、蚌壳灯、板凳龙、狮子灯和龙灯。平时地方举行大型庆典活动,也会调度上湖灯彩参加演出。

高安灯彩种类繁多,有龙灯、狮子灯、跑马灯、蚌壳灯、茶灯、日月灯、鲤鱼灯、流星灯、猴子跳圈、麒麟灯、象灯、采莲船、板凳龙等。蚌壳灯流传极广,由两人共舞,蚌为女旦,翁为男丑,表演简单的情节。板凳龙滑稽搞笑,就是在一个类似板凳的三脚架上放置一条纸扎的“泥鳅龙”,三脚架的板凳能上下左右转动,表演时两个小旦在前,一个小丑在后,三人同时高举舞动。狮子灯俗称“扬狮子”“打狮子”。龙灯表演阵容庞大,鞭炮与锣鼓齐鸣,村里出龙之后,龙灯表演还要挨家进户、访问同族。

历史渊源

高安自古歌舞昌盛,灯彩盛行。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131年)建成侯刘拾于县城东侧建有“金沙台”一座,专供宴集歌舞之所。据明正德《瑞州府志》记载:“宋三刘先生故居祠堂……酒礼邑人,歌舞盛事……”,宋三刘是指北宋史学家刘恕父子三人。据明崇祯十年(公元1638年)《瑞州府志》“高安灯节自十一至十五日止,张灯门屏街市,伴以笙鼓,小儿则擎莲花鱼龙诸样灯游戏。”据清同治《高安县志》记载:“上元日灯节,初一到十五止,结竹枝为灯棚或球灯,纱灯陈设屏间。有以箫鼓,小儿所擎者,则又杂用鼓刀、莲花、鱼、龙、狮、象诸样时灯,游戏街衢,神庙则装楼台、人物、鳌山,并放花炮,兢尝玩焉。”

据《高安戏曲志》记载:民国初期,高安灰埠、上湖、独城等乡村出现了一批玩灯彩的佼佼者。他们由春节玩灯发展到庆贺玩灯,平时有办喜事的人家,为了讲排场、凑热闹,便专门请他们上门演唱。当时演唱得最好的有灰埠镇谌焕庭一伙,上湖乡塘南村杨聚之一伙和上湖乡彭村彭辉油一伙。他们名声远扬,每逢节日、庙会或喜庆日,便常有人来请去演唱。

基本内容

高安灯彩种类繁多,有龙灯、狮子灯、跑马灯、蚌壳灯、茶灯、日月灯、鲤鱼灯、流星灯、猴子跳圈、麒麟灯、象灯、采莲船、板凳龙等,茶灯和板凳龙载歌载舞,其他灯彩只舞不唱,有的灯彩有人物有故事。每入夜,笙箫鼓乐,歌吹连云,灯影连陌,舞姿兢艳。常走村串户有远达一、二十里者,每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表演板凳龙、龙灯、狮子灯、蚌壳灯、茶灯、采莲船、布狮子等。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上湖灯彩这项宝贵的传统表演艺术,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已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相信上湖灯彩这支珍稀的民间艺术之花,能够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浇灌培育之下,花开常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