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祯祥

黄祯祥

中文名 黄祯祥
逝世日期 1987年3月24日
学历 博士
研究领域 医学病毒学、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研究及病毒免疫
逝世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0年2月10日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祯祥黄祯祥(2)1910年2月1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

1926年,考取了当时的医学最高学府北平协和医学院。

1934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黄祯祥访问法国黄祯祥访问法国毕业后,担任北平协和医院内科医生。

1941年,被选送到美国留学,在美国普林斯顿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进修。

1942年至1943年间,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医科大学内科及微生物科讲师。

1943年,返回中国,到重庆中央卫生实验院任医理组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

1949年,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学室(先后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1983年,他率中国微生物专家代表团应邀赴美国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在美国丹顿市被授予该城的“金钥匙”和“荣誉市民”称号。

人物逝世

1987年3月24日,黄祯祥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黄祯祥正在研究黄祯祥正在研究1943年,在美国《实验医学杂志》发表了“马脑炎病毒西方毒株在组织培养中滴定和中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一文[3],这一新技术概括为:第一步,用人为的方法将动物组织经过处理消化成单层细胞,并给这种细胞以一定的营养成分使其在试管内存活。第二步,将病毒接种在这种细胞内,经过一段时间,细胞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观察者只要用普通显微镜观察细胞有无病变,即可间接判断有无病毒的繁殖。

1982年,黄祯祥(中)接待外国学者1982年,黄祯祥(中)接待外国学者首创病毒体外培养法技术,为现代病毒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这种技术分离了诸如流行性出血热、麻疹、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病毒。近年来在全球引起震动的艾滋病病毒也是采用组织培养这一技术分离得到的。

黄祯祥对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曾带领病毒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病毒分离、实验诊断方法的建立、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昆虫生态学、乙型脑炎病毒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中国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传播途径及特点。

1949年,在中国首先开始了乙型脑炎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研究,黄祯祥和研究团队最终研制出乙型脑炎疫苗,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54年,世界上分离麻疹病毒获得成功,用组织培养技术研制麻疹疫苗就成为世界病毒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1961年,黄祯祥投入到麻疹疫苗的研究工作中。他和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合作对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合作推动了当时中国麻疹病毒的研究工作。此后,黄祯祥和他领导的麻疹病毒研究室对麻疹病毒血凝素、麻疹疫苗的佐剂、疫苗的生产工艺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福尔马林处理的麻疹疫苗》是他这一时期发表的重要论文。这篇论文曾在第四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宣读,得到与会者的好评。

“文化大革命”以后,黄祯祥致力于病毒免疫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被动免疫对活病毒自动免疫的影响》等论文。在病毒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方面,他指导研究生进行了探索性的工作,先后发表了《不同病毒两次治疗腹水瘤小鼠的初步研究》、《病毒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小鼠瘤的研究》、《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作用的研究》等多篇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对寻找抗肿瘤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思考价值的线索和依据。黄祯祥提出的病毒免疫治疗肿瘤的新设想,将是肿瘤治疗研究中有待开发的一块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主要论著

黄祯祥专著《医学病毒总论》黄祯祥专著《医学病毒总论》黄祯祥的代表论著有《医学病毒学总论》《常见病毒病实验技术》《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病毒学》《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医学病毒学辞典》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黄祯祥,贾秉义,郭可謇,等.麻疹灭活疫苗一次免疫后的效果观察[J].微生物学报,1964(03):66-72.

2、黄祯祥,郭可謇,贾秉义.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究—Ⅲ.人羊膜细胞传代对麻疹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1964(03):60-65.

3、曲丽荣,黄祯祥.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用于肿瘤诊断[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4):4. 

4、毛江森,杭长寿,黄祯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鸡胚单层细胞系统中干扰素的产生动态[J].微生物学报,1964(03):44-47. 

5、梁雪嘉,黄祯祥,王逸民,等.非致病性虫媒病毒干扰乙脑病毒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4):55-58.

6、诸福棠,朱既明,余鼎新,等.麻疹人工自动免疫的研究[J].科学通报,1964(12):1069-1080. 

7、汪瑾,黄祯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小白鼠中枢神经外组织繁殖的动态[J].微生物学报,1960(01):87-94.

8、汪瑾,黄祯祥.流行性乙型脑炎京卫研_1株与中山株病毒在中枢神经外组织繁殖能力的比较[J].微生物学报,1960(01):95-100. 

9、张礼壁,黄祯祥,安洪秋.抗体与补体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04):47-51+78.

1983年,黄祯祥在准备学术报告材料1983年,黄祯祥在准备学术报告材料10、黄祯祥.病毒免疫治疗小白鼠腹水瘤的研究—Ⅰ.不同病毒治疗Ehrlich及S_(180)腹水瘤[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4,000(003):213.

11、诸福棠,朱既明,余鼎新,等.无氧条件下Tio2薄膜界面光催化反应的XPS研究[J].科学通报,1964, 9(12):1069-1080. 

12、黄祯祥.医学病毒学总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 

13、黄祯祥.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4、黄祯祥.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M]. 科学出版社,1990.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乙型脑炎及其疫苗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

有关麻疹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8年

乙型脑炎疫苗的研制 

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著作作品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乙型脑炎及其疫苗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

有关麻疹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8年

乙型脑炎疫苗的研制 

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才培养

时间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0年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 黄祯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常见病毒病实验技术 黄祯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黄祯祥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年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病毒学 黄祯祥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5年 病毒学总论 黄祯祥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荣誉表彰

时间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0年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 黄祯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常见病毒病实验技术 黄祯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黄祯祥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年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病毒学 黄祯祥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5年 病毒学总论 黄祯祥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社会任职

讲授课程

1949年10月,中央防疫委员会防疫大队开办短期训练班,培训313名学员投入防疫工作,黄祯祥和首都一批医生、学者为他们讲授课程。

培养成果

黄祯祥为中国病毒学事业培养了大人才,如医学微生物学家闻玉梅院,病毒学家曾毅院士等。

个人生活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3年

丹顿市荣誉市民

美国传染病学会名誉会员

人物评价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3年

丹顿市荣誉市民

美国传染病学会名誉会员

人物纪念

1982年,黄祯祥会见澳大利亚流感专家1982年,黄祯祥会见澳大利亚流感专家曾任美国实验生物医学会会员、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合办的《病毒学杂志》编委、美国《国际病毒学杂志》《传染病学论丛》杂志的编委。

1949至1987年 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学室(先后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1982年 任《国际病毒学》杂志、《传染病学论丛》编委,被聘为国际比较病毒学组织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3年,任美国传染病学会名誉委员

1984年,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主任委员。

词条图册

1935年10月,黄祯祥与少年儿童卫生学家叶恭绍结婚。[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