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山东省高密县文物管理所李储森等人,于县城西南七十里的田庄乡住王庄村一村民墙上发现,该刻石属东汉时期,为青石质,高88厘米,宽34厘米,厚10厘米。圭首(首部呈等腰三角形)无额,文隶书6行,前5行每行9字,末行6字,共计51字,文为“青州从事,北海高密孙仲隐,故主薄、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长。年卅,以熹平三年七月十二日被病卒,其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戊子,葬于此”。
北海高密,当时属青州刺史部。秦分齐地设高密县,汉宣帝时更高密国,东汉建武中 ,封邓禹为侯邑,改属北海国。该墓志碑文书不拘法度,字的体态或扁阔或长方,字体大小不一,笔法粗细不均,间距不等,造成错落美感,别有新意。有些字结构体率真,点画出人意料,并流露出楷书笔意,逸然多姿。此刻石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墓志之一,对研究汉代葬制、汉字变化,及书法渊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山东通志》所载和实地调查,《孙仲隐墓志》出上地点,距汉高密国故城址只有五里,其西南三里的狼埠岭,为高密国王室家族墓地。据当地群众说:这里原有大墓十余座,一九五八年整地时,被平去封土,作为耕地。—九七三年住王庄村建新房,利用古墓砖石,打开其中一墓,发现有画像石门,门楣刻有羊头图案,皆浮雕,门内墓道亦垒砌画像石。此石平置于石门内约一米半许,圭首对向墓门,石后,置半米余高的绛色 陶马三匹。因乡民惑于迷信,未敢继续挖掘,陶马亦未敢取出,即将墓封平。仅移出画像石三十八条及此志,一并作为建屋之用。至一九八四年三月,始从墙上取下此石,运至高密县文物管理所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