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清区东南部,位于省会城市济南与五岳之首的泰山之间,因镇政府驻地在万德村而得名。面积148.9平方公里,耕地3545公顷,下辖55个行政村,人口55188人。人口出生率为10.73‰,自然增长率3.19‰。
国内生产总值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4亿元、3.01亿元、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2.9%、17%;地方财政收入731万元,同比减少12.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元,同比增长2.5%。
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3.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元。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比2004年同比增长19.3%。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1.8%,49.5%,2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9元,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1.5亿元。
2005年,万德镇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省人事厅、省建设厅授予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示范镇;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镇荣誉称号;被济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
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104国道,贯穿境内。工业形成了以铭峰毛纺、灵岩建安、灵岩电磁线、金山花岗石、万北糠醛、利诺太阳能、恒昌大吉饲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镇工贸小区被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农村经济形成了奶牛业、设施农业、良种繁育、林果、出口创汇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以境内闻名全国的“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和104国道为依托,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860户,民营经济发展到97家。2002年,被评为全省中心镇示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生优质服务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万德镇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南部,南依东岳之首的泰山,北联省会济南。境内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全国“四大名刹”之首国家四A级风景名胜灵岩寺。镇域面积228.7平方公里,辖八个办事处,总人口7.5万人。万德镇北接省会济南,南连旅游城市泰安,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万德镇是全国重点建设中心镇和济南市七个新一轮发展的中心镇之一,是长清区的又一个文化经济发展中心。
万德镇企业示范园位于镇驻地北部,北起中国木鱼石城,南至万五路,东至京沪铁路,西至北大沙河,规划面积200公顷。示范园自2001年规划建设至今已初具规模,形成“大纵六横”的发展框架。园区面积4000余亩。现企业园区已入驻50多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家,形成毛纺制衣、食品、机械加工、生物科研、旅游产品开发等特色产业,成为长清区重点突破的三园区之一。特别是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继续保留园区,并被重新命名为济南市长清区万德工业企业示范园,批划面积3.18平方公里,济南市乡镇工业园仅此一家,为今后园区建设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已形成纺织、机械加工、化工、建筑、石材、食品、有机肥、饲料等工业生产体系,拥有铭峰毛纺、天聚兽药、压力容器、泰山化机、泰峰焊接、灵岩电磁线、恒昌渔业、大吉饲料、万和糠醛、灵岩建安、金山石材、龙庄可控肥、利诺太阳能等30多家骨干企业。
目前,济南西部已成为济南市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密集区,集中了中国重汽,济南柴油机、山水集团、鲁能集团公司、二机床集团、志友集团、济南锅炉集团、佳宝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并且将有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万德工业园以此为依托,积极建设配套服务加工项目。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围绕旅游事业带动起生产加工旅游观光、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产业。万德镇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植被茂密,文物古迹荟萃,自然资源丰富,镇内有国家“4A”级景区灵岩寺,有“AA级”旅游风景区卧龙峪大峡谷和凤凰岭旅游度假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及万南遗址;并有龙居寺、黄巢寨遗址,烽火台遗址等旅游景点等待开发。
万德镇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品牌农业,走规模发展的路子,从规划、管理、技术、服务上重点倾斜,而今的万德镇已发展成了万亩干鲜果品、万亩良种繁育、万亩蔬菜基地、万头(只)畜牧养殖业的“一村一品”、特色鲜明的生产格局,让“万”字当头的大农业撑起了万德镇半壁江山,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万亩干鲜果品变成“金疙瘩”
根据山村实际,万德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而宜,特别是在东部武庄片区,山场面积大,素有“绿色武庄,齐鲁柿乡”的美誉,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核桃、板栗、苹果、山楂等干鲜果品的种植,扩大了柿子种植面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万亩干鲜果品基地,沟沟坎坎、地边地堰、山上山下、层层叠叠,形成了一条干鲜果生产的经济链条。从种植到管理,重点在“名、优、希、特”上下功夫,为提高销售渠道,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农经济、联合经济协会”等组织,扩大了销售渠道,为农产品销售铺设了“无形大市场”。拔山、马场、玉皇庙、东房等村全部以板栗核桃为主,每年收获时节,各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货,拔山村户均可收入12000余元,村集体增收48万余元,今年仅核桃一项收入达到640万元。
樱桃是每年的第一鲜果,上市早,价格高。万德镇以裴家园村为依托,大力发展樱桃种植,不断改良品种,樱桃成为该村的一项主要收入,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余亩,大棚樱桃400亩,人均收入3000元,2007年5月成功举办了樱桃采摘节,日接待游客3500人次,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了60万元。
万亩良种显实力
万德镇是山区大镇,发展小麦、玉米、蔬菜良种繁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小气候”条件,该镇以“良种富民”工程为契机,大力强化服务功能,使良种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玉米、小麦良种以发展到1.5万亩,白菜、大葱4000亩。以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立足点,做好引进繁育、研究推广工作,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为牢牢抓住市场,该镇上靠种子公司,下联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良种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点”。在此基础上,该镇重点突破良种的精细和质量,保证良种的纯度,加大了管理和“订单收购”环节的监督以及种植技术培训,售价比普通粮食高2至3倍。仅蔬菜制种每亩收入可达到到近2000元,亩增600元,户均增收300多元。
万德镇正是由于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逐步显示出它的效能。东片果,西片种已具规模,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从而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显示出大农业的实力,打造了“特色农业”这一品牌。
万亩蔬菜飘香来
高品质决定高价位,知名品牌则撬动了万德高端特色农业的发展,目前,万德镇已发展成万亩蔬菜基地,针对菜农的发展状况,该镇通过对蔬菜的规模种植,收购等环节的支持与培育,形成了种植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良性循环,蔬菜种植已成为万德镇的优势农业产业,并且成立了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并且通过了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了“卧龙峪”商标打入济南,泰安等超市。据镇农委同志介绍:西红柿,富硒藕,青椒已成为知名品牌,年产量达77605吨,产值可达1.5亿元,户均收益增收900元,菜农生产的蔬菜由配送中心统一收购,不出村可将钞票装进腰包。由于蔬菜市场价格一路看好,菜农的种菜积极性普遍提高。特别是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作肥料,不但节省了成本开支,而且成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牢牢抓住了市场。
万头(只)畜牧业强农富民
万德镇大力实施畜牧养殖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发展畜牧业,先后建起了6处畜牧养殖小区。该镇石都庄村、界首村的奶牛养殖小区和“金凤养殖集团”已成为该镇的养殖特色产业。他们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全程跟踪服务。坚持扩规模、上档次按标准化进行喂养,引导养殖专业村,专业户由单纯养殖型向养殖加工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小打小闹向集中养殖转变,走出了引进养殖、加工、销售“四位一体”,拉长了养殖产业经济链条,6处大型养殖小区禽畜存档量6.5万头(只),年出栏量11万头,人均增收200元。位于万德镇的蛋鸡养殖企业金凤集团,现有存栏量25万只,形成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并注册了“长岭牌”商标,产品销售到济南、泰安等地的大型超市,特别是绿壳鸡蛋更受客户的青睐,年产值2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万德镇投资1100多万元,建成了规模标准化自来水厂1处,连片供水5处,单村供水14处,水厂设在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的鸡鸣山下,采用恒压变频供水系统,可保证居民全天24小时供水,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推广使用沼气,现在村民做饭不用煤,照明不用电,沼液和沼渣还是绿色无公害肥料,生产出来的果品、蔬菜、庄稼都成了无公害粮、果、莱,价格也高,吃起来放心,形成了稳定高效的生态农业循环链。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户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该镇积极推广沼气进院工程,出台优惠政策,政府和免费提供炉具,村里统一施工。据了解,通过示范村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让群众真切地看到效益,感受到实惠。万德镇现已建成沼气池3500多个,发展生态村5个,以前让人发愁的柴堆、粪堆、土堆不见了,村子里的路平坦了,排水沟整改了,一个个村庄变得干净整洁了。
为了确保全镇不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万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安全,社会稳定。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奥运会期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防患于未然。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整治和全面清查;对镇直单位、学校、加油站等重点单位消防设施不配套的,进行限期整改;对建筑施工、锅炉压力容器等事故多发行业各个部位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存在事故隐患的,尽快治理,并采取相应的除险措施,整改到位。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治理念。深入广泛地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力度,全镇组织观看安全教育警示片2部,张贴标语20幅,发放安全生产常识明白纸8600张。同时强化了对厂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狠抓了安全生产员培训,标准和规范了安全员的素质。
三是明确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按照万德镇政府与各厂矿企业、各办事处及镇直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工作,建立健全镇村厂企的安全生产网络,各生产经营单位也按规定设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
四是强化应急救援,提高应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可操作性强,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作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保障,及时有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四个转变”着手,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即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为主上来,坚持依法治安;从抓重点企业向各领域转变,特别加强了对私营、个体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监察;从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向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所有企业经营者、职工由“要我抓安全”向“我要抓安全,我会抓安全”转变。
长清区万德镇狠抓“五个规范”,即规范村计生组织机构,村人口学校各项制度上墙;规范基础台账,确保各种信息上报准确、及时,出生统计准确率等指标达100%;规范育龄妇女管理,重点掌握未婚女青年,已婚无孩对象和外出打工的育龄妇女,离异、迁移对象,新婚对象和二胎生育对象的各种信息;规范生育节育行为,按期组织新婚妇女培训,培训率达100%;规范避节育孕措施落实,建立服务室,应服务对象的服务率达100%,限期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努力减少超生隐患。该镇还狠抓重点户管理,将超生欲望强烈的对象户管理工作纳入村级督查重点,实行一月一报,跟踪督查,跟踪考核,跟踪服务,重点管理,并实行与村干部的经济利益挂钩,同奖同罚。
灵岩寺
灵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相传东晋高僧朗公有“猛兽归伏,乱石点头”的说法。故称灵岩。灵岩寺由和尚标法定在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公元520年)创建。在唐代得到了发展。最兴盛的时期有殿阁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五百余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王泉寺,南京栖霞寺同称天下“四大名刹”。明代学者王世贞有“灵岩为泰山北最幽绝处,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灵岩寺现存古建筑仅仅是兴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有天王殿、鼓楼、钟楼、东厢房、西厢房、韦陀院、观音堂、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方丈院、辟支塔、塔西院、十王殿、墓塔林等。高大雄伟的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后历代都拓展,重修。寺院不仅规模宏大,还有令人神往的鸡鸣山、明孔山、朗公石、一线天、十里松、摩顶松、“五步三泉”等自然景观。系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