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研究中心

目录导航

工程中心简介

工程中心依托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进行建设,学院设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微生物学、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加工与安全等硕士专业。学院综合实验总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约3500万元,设备总数2200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8台/套。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及实验条件。学院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现有在职员工10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级)31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4%;科研队伍精干,研究开发能力强。

工程中心建设团队由具备丰富产学研经验的教授、副教授和理论功底扎实、年富力强的具备博硕士学位的青年骨干组成,此外还有负责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实验员,团队层次分明。其中工程中心主任由苏文金教授担任,苏教授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9年任集美大学校长,现任国家教育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海洋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科委重点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9篇,2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9项。

工程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负责工程中心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重大问题,组织申报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课题等工作。中心设置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是工程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年度工作等。工程中心组建四个功能性研究室,分别是“食品微生物与酶学基础研究室”、“食品发酵技术研究室”、“食品酶学应用技术研究室”、“食品微生物与酶学检测技术研究室”,进行,传统发酵食品智能化生产技术开发、新型发酵食品和食品酶制剂的开发、食品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高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中心和厦门北大泰普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厦门陶化大同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大闽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南海食品有限公司、泰山食品有限公司、福建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作,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主要研究成果

工程中心在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申报专利18项。主要成果如下:

1、虾青素发酵法生产技术研究,2009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海洋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2007年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虾青素发酵法生产技术研究,2007年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柚苷酶发酵技术,2009年通过厦门市科技局鉴定,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6、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定量PCR检测体系研究,2005年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中试,2004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8、An improved process for cell disruption and astaxanthin extraction from Phaffia rhodozyma.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09, 25: 2029-2034.

9、发酵柚苷酶的培养基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10、鳗鱼全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