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27日法国巴黎举办的“欧洲海军-2006”第20届国际海军展上,由意大利最大的造船公司芬坎蒂尼集团和俄罗斯圣彼得堡“鲁宾”中央海军装备设计局专家联合研制的S1000新一代小型非核潜艇模型首次亮相,展露神秘面纱。
据俄国防出口公司消息人士透露,S1000小型非核潜艇根据意大利海军的采购任务在俄意军事技术合作框架内联合研制的,项目费用由意海军支付,全部概念设计工作将于2007年上半年结束,之后进行评估和试生产,2008年意大利海军司令部将决定S1000潜艇最后的命运(或生产或放弃)。
S1000小型非核潜艇主要在热带海域沿岸浅水区行动,当然也能在深水区战斗使用,可用于反潜作战、情报侦察、监视,能运送由12人组成的特种作战分队。S1000潜艇采用单坚固艇体构造,共分两个隔舱,艇体长56.2米,直径5.5米,水面排水量1050吨,艇员16人,动力装置由两台柴油发动机、蓄电池、推进电动机和带有电化学发动机的厌氧动力装置组成,最大航速14节,最大下潜深度250米,续航时间10天。
S1000小型非核潜艇武器系统威力较强,艇艏装配6套530毫米通用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导弹和鱼雷,也能布设水雷,弹药装填通过倾斜舱内的快速装弹器完成,能在几分钟内完成所有鱼雷装填工作,鱼雷总储量14枚。潜艇还装配意大利生产的“黑鲨”制导鱼雷和俄罗斯研制的“俱乐部”反舰巡航导弹系统,用于攻击舰艇和地面目标,在攻击拥有强大防空系统的大型水上目标时,可通过4枚导弹齐射(间隔7秒)的方式,完成致命打击。
俄意军事技术合作是从1993年开始的,主要合作领域是航空装备、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军事通信系统、海军舰艇的研制和生产。
1954年6月24日,海军独立潜艇大队接收了2艘苏联M级IV型小型潜艇,命名为国防21号和22号。排水量大约200吨。
1955年至1957年,四八一○厂坞修过苏联M型小型潜艇(单壳体)。
后来又接受两条M级IV型,命名为国防23号和24号。
共军以后还接受了一条I、一条V型。
030近海鱼雷潜艇潜艇
350吨。60年代中期上马。电推。后因任务改变而停建。030潜艇鱼雷攻击指挥仪研制完成。
0321潜艇
1955年,我国开始自行设计潜艇。1958年,哈军工程研制,同时抽调上海交大,江南造船厂协助。分别设计0321、032两型潜艇。0321是032潜艇的实验艇,约35吨。59年6月江南造船厂建造完工后,通过火车运到旅顺进行海试,海试进行的很顺利。海军在同年下令停止海试。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水滴型潜艇。
研制组长:邓三瑞,主要成员:陈厚泰、朱庆寿、朱德跃。
032近海鱼雷潜艇
500吨,水滴型外形设计。1961年,因大跃进造成的困难停止,只进行图纸设计。
此型潜艇的作战目标是航空母舰。
法国SMX-22型近海潜艇
SMX-22型近海潜艇其实包含3艘子母潜艇:1艘排水量2750吨的母潜艇和2艘排水量480吨的子潜艇。
母潜艇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外壳直径8米,长84.3米,最大宽度8米,下潜深度超过250米,水下航速大于17节,艇员25名,其作用是将子潜艇运送到作战海区,并向子潜艇下达作战计划和分派作战任务,通过信息网络指挥作战行动。此外,它还承担着向沿海目标发射巡航导弹、向敌方舰船和潜艇发射鱼雷和导弹等任务。
排水量480吨的子潜艇是在近海浅水地区活动的主要力量。它们也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外壳直径5.3米,长36米,下潜深度可超过250米,水下航速不低于17节,配备10名艇员,水下自主巡航时间为25天,可持续作战1-2天。可执行侦察、探测水雷、布雷、在浅水地区使用鱼雷和导弹攻击敌人和支援蛙人作战等任务。
法国SMX-23型近海潜艇
在2006年的“欧洲海军技术装备展”上,DCNS首次公开展示SMX-23型近海潜艇的设计方案。发言人表示,SMX-23型潜艇利用了已在“鲉鱼”级潜艇上使用的七成技术和系统,通过控制最大航程和下潜深度,使造价降低到“鲉鱼”级的一半,追求的是“最佳性价比”。
SMX-23潜艇长48.8米,水面排水量855吨,采用双层艇壳设计,下潜深度200米,以4节速度航行时能在水下持续停留60小时。其在水面以最大航速8节航行时,续航力可达到1850海里。SMX-23的额定艇员为19人,还可搭载2名教练。该艇设计自持力为15天,每年可以运行280天,使用寿命长达35年,大修间隔为96个月。
SMX-23在浅海中具有精确导航能力,能停留在海床上实施监视任务,也很适合特种部队作战、情报搜集和布雷,其集成的导航系统包括了惯性导航、GPS、罗盘、精确的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和一个电子绘图与显示信息系统。
德国 210型概念潜艇
德国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TKM)S同样认为市场上缺少一种通用的多功能紧凑型潜艇。该公司的应对方法就是利用209型、212A型、214型潜艇上成熟的系统和技术,设计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的210型潜艇。
210型潜艇采用单壳体单舱设计,长56米,水下排水量1000吨,耐压艇体直径5.3米,下潜深度可达250米,采用X型舵增强机动性。这种小潜艇配有8具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重型鱼雷、反舰导弹或水雷,艇上还有空间用于放置6枚备用弹。艇上人员配置有2种方案:2班轮值需要15名艇员;3班轮值需要21名艇员。
210型潜艇采用低转速、低噪音的西门子PERMASYN主推进电机,并设有2个电池舱,分别位于艇首和艇尾,每个电池舱内都包括216个电池单元。TKMS声称现有的铅酸电池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水下航行速度。满足现有潜艇任务条件下,其电池容量最多能确保以4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达到4000海里。
210型艇还特别强调了指挥台围壳的设计,具备了212A型较低的围壳舵和“乌拉”级平台较好的水动力性能。综合以上特点,指挥台围壳上安装了4根可升降的桅杆:一根通气管桅杆(在给电池充电时,它为柴油发电机工作提供空气)、一根导航用雷达桅杆、一根通讯桅杆和一个潜望镜。
除了潜望镜外,所有桅杆都是非穿透型的。实际上,设计方案中所预留的安装空间和潜艇负重能力可以再集成3个额外的桅杆,TKMS的建议是:再分别安装1根ESM、1根EO传感器和1个UHF卫星通讯天线。指挥台围壳中的进出通道内还包括了一个可容纳2人的密闭舱室。
俄罗斯 “阿穆尔”系列潜艇
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开发了较小排水量的近海潜艇“阿穆尔”550型和“阿穆尔”750型,它们是以“阿穆尔”1650型(677号工程)常规动力潜艇为基础设计建造的。
该系列艇采用双层壳体结构,艇体外表面无明显突出体。非耐压壳体上的流水孔由“基洛”级的长孔变为缝隙,进一步减小了水流阻力。前水平舵也由“基洛”级的上甲板上移到了指挥台围壳上,尾部采用十字型操纵面,并设有救生通信浮标。由于采用新型计算机,该型艇的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火控系统能同时解算和攻击2个目标,从目标识别到发动攻击只需15秒。据称,与“基洛”级常规潜艇相比,该级艇的作战性能提高了2-3倍。
另外,俄罗斯孔雀石潜艇设计局也已开发出许多小型潜艇,包括P-130、P-170、“剪刀鱼-T”、“剪刀鱼-2”、P-550、P-650E、P-750等级别及它们的改进型。这些潜艇的排水量在130-1000吨之间,能下潜200-300米。它们的巡航距离在2000-4500海里之间,自持力在20-30天之间。尽管这些潜艇的体形相对较小,它们却可携带多种武器,包括鱼雷和水雷,同时较大一点的P-550、P-650E和P-750还可以携带巡航导弹。
以标准排水量为950吨(加上 AIP装置模块后为1000吨)的P-750级潜艇为例,该型艇长68.4米,水下航速16节,水下持续航行距离1200海里,下潜深度300米,自持力30天,艇员9名再加6名作战蛙人。武器包括4具口径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不仅能发射鱼雷也能发射巡航导弹。该级艇还拥有8具口径400毫米的反潜鱼雷管,也能利用舷外装置携带24枚水雷。此外,该级艇上还能安装4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管,内装“俱乐部-S”系统的3M-14E导弹,用来打击300公里范围内的近岸目标。
意大利俄罗斯 S1000型潜艇
由意大利造船金融集团、俄罗斯鲁宾海洋工程中央设计局共同研发的S1000型潜艇堪称是第三代近海潜艇。S1000在设计时针对的首要任务是在浅水区域执行反潜战、特种战、秘密监视、情报收集和侦察,其他任务还包括反舰战、打击陆地目标、布雷和支援海上空战等。
该型艇采用单壳体单舱室设计,长56.2米,耐压艇体直径为5.5米,排水量约1000吨,最大下潜深度250米,艇员约16人,采用7叶低噪声螺旋桨、X型控制面和水平舵,巡逻续航力10天左右。其动力系统包括2台6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各配备112个铅酸蓄电池单元),以及1个200千瓦的燃料电池。
艇首装有6具口径533毫米的鱼雷管,其后为武器舱,可以储存8枚重型鱼雷、反舰导弹或远程攻击导弹,艇尾下部安装有一个C303鱼雷对抗装置。S1000潜艇还可根据需要配备防空武器,用于打击反潜直升机和海上巡逻机。
该型潜艇配备的声纳组包括一个正形矩阵声纳、一个拦截阵、一个水雷/障碍物避碰声纳和一套自噪声监测系统。在雷达和传感器方面,S1000安装有一根非穿透式光电桅杆(包括电视、红外和激光测距传感器和雷达报警器)、雷达波ESM(在专用桅杆上)和一个I(X)波段导航雷达。在通讯系统方面,该艇上安装了2根通讯桅杆,一根用于为VHF、UHF、GPS和INMARSAT-C提供天线功能,上面还装有一根HF鞭状天线;另一根用于安装HF、VHF和UHF等频段的卫星通讯天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