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论疏

公孙龙子论疏

创作年代 现代
类别 哲学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该书以先秦典籍《公孙龙子》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该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孙龙子论,第二部分是公孙龙子疏,另有附录三篇。该书充分肯定了公孙龙在古代逻辑学说中奠基者的地位,并总结出这位逻辑学家的重要贡献。作者认为,公孙龙对逻辑学的贡献有:(一)阐明了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二)提出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定义,分析了正确概念必须是外延与内涵的统一,(三)论述了名实相应的思维原则,(四)揭示了事物及其属性、一般概念与特殊概念既联系又差异的辩证关系,并在此立足点上为概念的逻辑分析提供了本体论的理论基础;(五)提出了“离坚白”的命题,为概念的准确划分提供认识论的根据;(六)阐明了概念的限定(“二无一”)与概念的概括(“二者左与右”)的逻辑方法,为概念的分类提供了必要条件,并规定了形式逻辑分类的基本原则。从此不难看出,公孙龙子乃先秦之逻辑大师而非荒唐儿戏之诡辩派代表。该书不以现成结构——解放以来,对名家的学术研究虽有不少进展,但基本上是把它当作一般哲学理论来对待的,而且往往流于简单化,特别是在普通逻辑教学与通俗读物中,对公孙龙子的解释就有简单化之嫌——为然,把公孙龙理论当作逻辑科学专门对象加以考察研究,作者的阐发深入具体,这一点可称为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对于.一向风靡的“名墨相訾”、“扬墨抑名”等等观点,坚持异议。它认为“名墨相应”才是逻辑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认为名墨两家学说是相通而终趋一致的,并认为墨辩逻辑乃名家逻辑之继承与发展。此外,该书作者还指明了名家内部各个逻辑思想之间的异与同,批评了只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而无视其统一的观点。该书还有一个新颖之处:这就是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作了局部的深入分析和整体的综合概括。从内容上看,它把《公孙龙子》逻辑学术内容逐篇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并整理出其中的逻辑体系。从形式上看,该书把《公孙龙子》的篇章结构也作了通盘研究,调整了篇章的逻辑顺序,把《名实论》置于《迹府》之后、它篇之前,这对于读通全文也有助益。总之,作者把噬公孙龙子》当作逻辑学专门对象加以译释、阐发,对于逻辑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启发性的见解。该书可供逻辑学工作者参考。

出版信息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13万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