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会

目录导航

文献记载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财神的生日为正月初五,这有古籍为证。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爷。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爷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就是“迎财神爷”。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另外,在清代,还有正月初二祭财神的说法,比如清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正月初二祭财神》就说:“正月初二日,京外致祭财神,燃放鞭炮,昼夜不休,商店尤盛。”

传说故事

至于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如何成为财神会的,汉族民间还有不同的传说: 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区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葡萄穗大粒饱,色泽鲜艳,甘甜多汁,是传统的地方名特产品。据考证,早在汉代,大泽山就有移栽山葡萄的历史。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途经这里,出于忌讳,将“龙眼”葡萄赐名为“狮子眼”葡萄,赐名这天正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后来,每年这天百姓都聚会纪念,逐渐演变成农民的传统节日“财神会”,俗称“财神爷生日”。这一节日逐渐在周围地区流传开来,有的地方则从七月二十一日到七月二十三日,欢庆三天。 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临清每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为财神会,唱戏三天。潍县是七月二十一日为祭财神日。其财神庙有对联云:“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点上三柱香,朝也拜,夕也拜,叫我为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