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涧村

后涧村

中文名称 后涧村
户数 180户
目录导航

山东省青岛市下辖村

基本情况

2005年,全村180户,625人,耕地面积718亩。该村西南有一山曰崂山,山后有一条涧,此村就坐落在这条涧下面,这条沟人们称为一道大石缝,故称为后石缝涧,1955年定名后涧。明万历年间由四川变迁而来。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林果业为重点。1993年以来,林果业迅速发展,有1993年的130亩苹果发展至今达到500余亩,大樱桃190余亩,小樱桃68亩,梨园30亩,桃、柿子、板栗应有尽有。2005年经济总收入260万元,人均收入3000余元。

优势产业

后涧村苹果在1997年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2003年被青岛市评为绿色果品,年产苹果350万斤,大樱桃两万余斤。

社会事业

1996年至今投资30万元修建水库4座,1997年搬迁村庄160户,整修街道3条,2005年固定电话180户,有线电视用户170户,合作医疗参合率90%。[1]

山西省平陆县下辖村

简介

后涧村位于平陆县常乐镇留史垣东部,该村庄与张村镇张裕村接壤。海拔600米左右,全村呈狭长状,南北长4公里,东西约2公里,居民居住分散,共9居民组,335户,1350口人,劳动力800人。全村共有党员37名。2010年人均收入1100元。

特色产业

现有耕地面积2500亩。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菜等,由于地处山地,灌溉用水不方便,种地收入较少,种植业占全村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全村大牲畜500头,猪2500头,羊300只。村民居住分散,本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是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且为多家多户分户饲养,管理水平低,养殖效益差,对居民环境影响较大。有500人左右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社会事业

2010年完成文化广场720平方米硬化;硬化支巷道600米;硬化主巷道3.2公里

地理环境

后涧村地处平陆县黄土塬区,土地资源丰富,沟壑和未利用土地较多。区域昼夜温差大,适宜于一些抗干旱作物和经济林生长,属传统农业耕作区。

今后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在全面完善提高2010年市委所提出的“六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快速推进省政府提出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通过实施本规划,使全村的经济实现新发展、设施得到新改善、面貌呈现新变化、机制得到新进步、生活得到新水平,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山西省洪洞县下辖村

基本情况

后涧村位于堤村乡西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东靠跃上村,西邻师家庄,南面是许村,北是汾西县申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全村所辖后涧、前滩、杏坡里、蔺家庄、南坪、中滩六个自然村。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408户,1550口人,耕地面积1780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自然条件比较差,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村名来历

村周围有几个土地庙,近年由佛教徒捐资进行复修,河滩有一棵古老大杨树,约计有几百年的年龄,树高五六丈,是方圆几百里最少见的古树大树。

(1)后涧,相传,后涧村后边在过去有一座煤窑,远方拉炭的人们往返要经过该村,当时涧河边开一小店,专供车马停宿,名叫后店,以后又叫做“后涧”村。传说光绪三年连遭三年大旱,人吃人,犬吃犬,汾西与该村交界处有一深沟——名叫“杀人沟”,因光绪三年经常杀人而得名。

(2)前滩,该村位于涧河水入汾河之口,故名前滩。

(3)杏坡里,相传,此地原由南北石明先后迁来的两户人家居住。他们喜欢栽种杏树,从沟底种到山坡,故名杏坡里。

(4)蔺家庄,该村原是许村蔺姓一家人迁来居住,故名蔺家庄。

(5)南坪,该村位于后涧村村南的一凹处,地势平坦,故名南坪。

(6)中滩,该庄西靠吕梁山,位于涧河中间,东有前滩,西有后涧,故名中滩。

今后发展

后涧村在乡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改善农村现有面貌,建设全面小康村的宗旨,正以矫健的步伐,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