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胶片

电影胶片

基本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组成。
中文名 电影胶片
性质 用于早期电影的拍摄。
胶片分类 彩色胶片,减色胶片。
目录导航

简介

电影胶片 (FILM) 1、电影胶片 制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总称。

2、电影 一般影片的通称,与“MOVIE””同义。

发展

用硝酸纤维酯制造

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

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

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年德国人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

红外片也随之诞生

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 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

方法分类

彩色摄影方法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

减色法彩色胶片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电影胶片的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

歌曲

简介

《电影胶片》是爱乐团演唱的歌曲。

歌曲名称:电影胶片

演唱歌手:爱乐团 (徐立,王超)

所属专辑:《天涯》

歌曲风格:摇滚

发行时间:2005年4月

歌词内容

作词:王超

作曲:韩旭

当我看着你的靠近

靠近我的身边

我想对你说请你不要缠绵

在这老地方你虽然出现

可你的虚伪别以为 我看不见

路边草地上有你还有我的身影

就像是电影里演的剧情在蔓延

难道你真的不想再见他一面

站在我身边向他说再见

既然你感觉不到空气的新鲜

又何必在意短暂的誓言

走过的岁月演变成胶片

无所谓是你惯用的语言

时间已经把一切都改变

雨后的彩虹是那么遥远

Music

当我看着你的靠近

靠近我的身边

我想对你说请你不要缠绵

在这老地方你虽然出现

可你的虚伪别以为 我看不见

路边草地上有你还有我的身影

就像是电影里演的剧情在蔓延

难道你真的不想再见他一面

站在我身边向他说再见

既然你感觉不到空气的新鲜

又何必在意短暂的誓言

走过的岁月演变成胶片

无所谓是你惯用的语言

时间已经把一切都改变

雨后的彩虹是那么遥远

那么遥远[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