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饰有玉鸠的拐杖,汉时天子始以赐老人。
2.泛指以玉为饰的美杖。
良渚文化(距今约4100年—5300年) 高4.4,上宽9.1,下宽5.7,厚0.5—1.0厘米。玉色火黄,琢磨光滑。器作靴形,中部有一周凸棱将整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稍宽,顶端有扉棱,镂有弧形、圆形镂孔,孔壁垂直。下部光素。底端面挖出一个扁卯眼,系木质权仗榫头插入之孔。该器当为权仗头。1984年张陵山遗址出土。 这是一件玉权杖的配件,亦名钺冠饰。是配装在玉权杖顶部的玉饰件。根据反山墓地与江苏海安青墩崧泽文化层出土的陶质带柄钺模型来看,整把权杖由冠饰、钺身、端饰三部分组成,钺身下面有长70—80厘米的木柄,木柄上端与钺用丝绳栓连在一起,木柄顶端与末端装有玉冠饰、玉端饰。这种权仗当为良渚文化时期部落首领身份的标志,也是权力的象征。
手杖是老年人辅助步引的得力工具,品种众多,造型丰富。材料有红木、花梨木、白蜡木、枫木、罗汉竹,方竹、橡竹及藜藤、鹤骨。杖首嵌以玉饰,称玉杖首。
玉杖首品种很多,有龙首纹、云龙纹、羊首纹、马首纹、鹅首纹、鸠鸟纹,雕刻精细、生动,富有寓意。据文献载,汉高祖时就以鸠杖赐予老人。赐玉杖目的是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饮食不噎。广西汉墓曾发现一件玉杖首,料为黄色,龙形,龙张口露齿,耳后抿,颌下似有须,颈部刻细鳞片,龙身呈索状。以龙头图案作为装饰的手杖,唐、宋、元时都有制作。明清时,玉杖首品种更加丰富、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