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乡

方召乡

人口 22306人
中文名 方召镇
土地面积 86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村镇概况

方召镇北与革东镇、西与本县台拱镇、南与南宫镇、东与剑河县接壤,台南公路横穿境内,长达30公里(经过5个村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2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寨,132个村民小组,4522户,20868人,农业人口占99%以上,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

地理气候

全镇总土地面积8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034亩,其中田9540亩,土1494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方召镇地理环境和气候有8个显著的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利:

一是气候恶劣,全镇常年气候特殊,雷、电、雨、雾多,日照少,热量不足,冬早春迟,对农业极为不利。

二是全镇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坡陡岭峭,是典型的额斯特地貌,绝大部分属于侵蚀性深、切割低的中山类型,相对高差超过200米,山坡倾角在25度以上。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如公路建设,投入多,难度大,对环境破坏性大。

三是耕地面积小,分布极为破碎,全镇境内没有一块超过10亩的平地。土地贫瘠,产量低,水稻亩产平均不足800斤。对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极为不利。更谈不上引进企业,建立工业。

四是人口密度大,居住过于集中。每平方公里210人,300户以上的村有6个,最小的村也是100多户,而且全部是木房子。这些,对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的压力非常大。

五是人多地少,以前群众因生活原因开荒多,对环境破坏大,林业发展潜力小。

六是因地理和习惯等原因,境内形不成市场,农产品销售不通畅。

七是境内土地经检测重金属含量超标,对种植绿茶等不具备条件。

八是境内无具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经济社会

全镇实际年财政收入不足1万元,人均占有粮345公斤,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87元。全镇9个行政村(村组合并前为15个小村)中,一类贫困村7个,二类贫困村6个,三类为2个,镇为全省二类贫困乡镇(实际应为一类乡镇)。

方召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空白,养殖业以猪牛为主,但无规模,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且处于深山冷水区,农业产量低微,效益低下。随着近年打工潮的影响,方召镇劳务输出劳动力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劳务收入年均960万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人畜饮水,虽已村村开通人畜饮水工程,但由于方召镇境内山高水冷,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资源贫匮,植物生长周期长,水源缺乏,人畜饮水困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