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工业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于1815年由弗朗茨二世(Kaiser Franz I. von Österreich)成立,当时被命名为维也纳帝国皇家理工学院(k.k. Polytechnisches Institut),主要为了培养军事学家,冶金工程师及建筑工程师。第一任校长是约翰乔哲夫坡李斯德(Johann Joseph Ritter von Prechtl)。1815年11月6号维也纳帝国皇家理工正式成立,次日大学讲课正式开始。47名学生在3名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坐落于卡尔斯广场(Karlsplatz)的主教学楼于1816年10月14号正式投入使用。1818年秋季由乔哲夫歇门莱特巴赫(Joseph Schemerl von Leythenbach)起草的新教学楼陆续投入使用。1872年维也纳帝国皇家理工学院更名为维也纳技术高校。1901年该高校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从1919年起女性学生开始允许进入该高校学习。1975年维也纳技术高校正式更名为维也纳工业大学。
维也纳工业大学由八个主要院系及各个职能部门组成,其中包括:
规划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与企业经济学学院
数学与地理信息学院
物理学院
工业化学学院
2003年底计算机,数学与地理信息,物理与工业化学联合为技术自然科学学院(TNF)。
专业简介
维也纳工业大学一共设有53门专业课程,其中18个学士学位课程,31个硕士及教育学学位及3个博士学位。从2006年冬季学年起为了响应博洛尼亚进程,除了少数教育学学位外,所有专业均可按照学士硕士系统完成学业(2006年前所有专业只提供本硕连读)。
除此之外,维也纳工业大学还提供以下课程:
MAB-Program
MSc-Program
MEng-Program
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 物理学家,数学家,他于1842年提出了多普勒效应
维克多·卡普兰 (Viktor Kaplan):卡普兰水轮机发明者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Richard Adolf Zsigmongy): 化学家,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弗朗斯·菲别克(Franz Viehböck)
约瑟夫·施特劳斯: 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西格弗里德·贝歇尔(1806 - 1873),经济学教授
保罗·艾斯勒(1907 - 1992),印刷电路板发明人
雨果·埃利希(1879 - 1936),克罗地亚建筑师
Tillman Gerngross,达特茅斯学院工程学教授,生物工程学家和企业家,GlycoFi及Adimab公司创始人
Adolph Giesl-Gieslingen(1903 - 1992),奥地利机车设计师与工程师
Karl Gölsdorf(1861 - 1916),奥地利机车设计师与工程师
米卢廷·米兰科维奇(1879 – 1958),地球物理学家,土木工程师
约尔丹·米拉诺夫(1867 - 1932),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保加利亚建筑师
理查德·冯·米泽斯(1883 - 1953),科学家
Hubert Petschnigg(1913 - 1997),建筑师(毕业于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erdinand Piëch(1937),奥地利企业家,工程师,现任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
Zvonimir Richtmann(1901 - 1941),克罗地亚犹太裔物理学家,哲学家,政治人物及公共活动家
Irfan Skiljan,图像浏览器IrfanView作者
Edo Šen(1877 – 1949),克罗地亚建筑师。
戈特弗里德·恩格鲍克(1940),trellis modulation发明人, IBM院士
Heinz Zemanek(1920),奥地利计算机先驱
Keivan Ghaffari(1962),伊朗电子工程师,现为诺基亚西门子部门主管
全球高校网(4ICU)国家高校排名 第2名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 第134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QS 第244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技术专业大学排名QS 第76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自然科学专业大学排名QS 第125名
维也纳工业大学的主教学楼大部分坐落于维也纳市中心卡尔斯广场(Karlsplatz),即维也纳第四区。周边是各大维也纳著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