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

中文名 普利兹克奖
别名 普利兹克建筑奖
发起人 杰伊·普利兹克、妻子辛蒂
奖励对象 建筑师
目录导航
  • 奖项背景
  • 奖项沿革
  • 评选规则
  • 候选人
  • 评委
  • 规则
  • 历届情况
  • 词条图册

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

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

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31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

部分获奖作品部分获奖作品(9)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

获得者将得到10万美元奖金、一份证书和一个铜制奖章(从1987年起,在1987年之前用的是限量发行的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雕像)。由美国总统颁奖并致辞,在享有盛名的建筑物如白宫、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地方举办颁奖会,印制刊物并举办巡回各国的得奖作品展。

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

2022年3月,2022年普利兹克奖揭晓,今年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奖授予非洲建筑师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这是普利兹克奖历史上首次授予非洲建筑师,标志着奖项重新关注此前被边缘化了的建筑实践,这也许意味着西方建筑学本身的重大转向[5]

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只要有志于发展建筑学,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该奖无任何国家、种族、信仰和意识形态偏见。

普利兹克建筑奖独立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评委人数为五至九人。评委会的成员被委任评选出每年的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桂冠的人,他们均任职若干年以确保委员会的新成员和老成员的数量的平衡。普利兹克家族的成员和外界的观察家均不出席,通常于每年最初几个月举行的委员会评审。评委会的成员均是各自所在领域公认的专业人士,这些领域包括建筑,商业,教育,出版业和文化。

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头到年尾,截至于第二年的1月。截至期后收到的提名自动被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候选人被提名。虽然建筑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范围以内,Pritzker建筑奖的国际评委会还是参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权威建筑设计师、作家、艺术家、学者、批评家以及象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等组成的评委会经过了深思熟虑,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普利兹克奖普利兹克奖普利兹克奖普利兹克奖普利兹克奖普利兹克奖

从1979年至2024年已颁给53位建筑师,对于世界上的建筑师而言,获奖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终身荣耀[5][2]

年份 届次 获奖者 国籍
1979 1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1980 2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1981 3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
1982 4 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1983 5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1984 6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
1985 7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
1986 8 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
1987 9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1988 10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美国、巴西
1989 11 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
1990 12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
1991 13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
1992 14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 15 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 16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1995 17 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1996 18 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 19 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
1998 20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
1999 21 诺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国
2000 22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
2001 23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 24 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
2003 25 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
2004 26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
2005 27 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
2006 28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
2007 29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
2008 30 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
2009 31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瑞士
2010 32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1 33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2012 34 王澍Wang Shu 中国
2013 35 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
2014 36 坂茂Shigeru Ban 日本
2015 37 弗雷·奥托Frei Otto 德国
2016 38 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 智利
2017 39 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 Pigem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 西班牙
2018 40 巴克里希纳·多西 印度[6]
2019 41 矶崎新 日本[7]
2020 42 伊凡娜·法瑞尔、雪莉·麦克纳马拉 爱尔兰[8]
2021 43 安妮·拉卡顿(Anne Lacaton)、让-菲利普·瓦萨尔(Jean-Philippe Vassal)[9] 法国
2022 44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5] 布基纳法索
2023 45 大卫·奇普菲尔德(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 英国[10]
2024 46 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 日本[2]

获奖者获奖者(6)

国家

获奖人数

美国、日本

9人

英国、法国、西班牙

5人

瑞士

3人

德国、巴西、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

2人

中国、澳大利亚、挪威、丹麦、荷兰、墨西哥、奥地利、智利、印度、布基纳法索

1人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1][5][10][2]

年份 届次 获奖者 国籍
1979 1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1980 2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1981 3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
1982 4 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1983 5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1984 6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
1985 7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
1986 8 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
1987 9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1988 10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美国、巴西
1989 11 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
1990 12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
1991 13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
1992 14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 15 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 16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1995 17 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1996 18 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 19 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
1998 20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
1999 21 诺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国
2000 22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
2001 23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 24 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
2003 25 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
2004 26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
2005 27 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
2006 28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
2007 29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
2008 30 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
2009 31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瑞士
2010 32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1 33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2012 34 王澍Wang Shu 中国
2013 35 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
2014 36 坂茂Shigeru Ban 日本
2015 37 弗雷·奥托Frei Otto 德国
2016 38 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 智利
2017 39 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 Pigem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 西班牙
2018 40 巴克里希纳·多西 印度[6]
2019 41 矶崎新 日本[7]
2020 42 伊凡娜·法瑞尔、雪莉·麦克纳马拉 爱尔兰[8]
2021 43 安妮·拉卡顿(Anne Lacaton)、让-菲利普·瓦萨尔(Jean-Philippe Vassal)[9] 法国
2022 44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5] 布基纳法索
2023 45 大卫·奇普菲尔德(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 英国[10]
2024 46 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 日本[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