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代码071203)属于理科大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光”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极大用途,比如利用激光开展医学治疗,用光信号取代电信号对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存储(光盘),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用光进行精密测量等。由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随之诞生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支柱,是一门结合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现代测绘技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和和信息交换的光通信技术;用光进行临床医疗、器械控制、精密测量、遥感探测、智能制导等应用的光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
该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强调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求学习者有坚实的物理、数学基础和缜密的思维能力。系统地学习本专业,你将掌握物理学、光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各类有趣的实验操作,你会了解新型显示器件及驱动电路的设计、制造及测试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驱动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主要学习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训练,掌握光电信息领域中光电仪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具有在光电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的基本能力。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光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光信息的产生、获取、转换、传播、存储等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及其应用。本专业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光纤通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光学信息处理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数学中的傅里叶变换和通信中的线性系统理论来分析光波的传播、干涉、衍射和成像等物理现象,将光学系统作为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从而使光学和通信理论相结合,并在信息学范畴内统一起来。现代光信息处理的显著特征是将信息光学原理与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光电混合处理”系统。本方向培养学生在理解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光信息的探测、调制、传递、转换、存储等多项技术,了解光学信息处理和光纤通信的最新发展趋势,能够在与光学信息处理和光纤通信相关的各个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有助于学习的软件(推荐):
光学设计软件mathmatica编辑程序计算物理光学中的复杂程序,傅里叶变换,矩阵等等;
电路设计软件protel设计制作电路仿真,帮助理解电路功能;
数学软件MATLAB一款强大的数学软件,模拟光学成像,3D视图。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制图、力学、热学、基础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通信原理,矢量分析与场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信息光学、激光原理、导波光学、光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光纤通信、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信息光学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等主干课程和多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选修课程,以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介绍等。本专业要求学生入学时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可在与此专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精密仪器与机械学(080400)、电子信息工程(080603)。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大同大学江南大学济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昌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扬州大学淮海工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宜春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大学嘉应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江汉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内蒙古大学孝感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泰山学院潍坊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南通大学贵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厦门理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工程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泰山学院深圳大学扬州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中国计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