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中文名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国家 中国
目录导航

达标条件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达标条件

(2011年9月29日经中国楹联学会六届六次常务办公会议审定)

一、领导重视

1、主要领导有较强的楹联文化意识,对本地楹联工作有明确的要求,把创建楹联文化城市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热爱、了解、支持楹联文化事业。

2、政府对创建楹联文化城市、开展楹联活动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并取得明显成效。

3、有关职能部门发改委及文化、教育、财政、文物、旅游、交通、住建、城管、工商、宗教、新闻等单位积极支持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4、成立创建领导机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具体抓落实。

二、群众基础

1、市所属的区、县,半数以上成立了县级楹联组织。基层楹联学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

(2)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地点;

(3)有相对稳定的办公人员。

2、尚未成立楹联组织的区、县,也有一定数量的楹联家和楹联爱好者。

3、至少有一所中、小学校或者成人教育学校成为该市的楹联教育基地。

4、拥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地级市50名以上,县级15名以上。

5、创建楹联文化城市活动深入人心,得到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楹联组织

1、市楹联组织按章程依法进行楹联活动。

2、市楹联组织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

3、市楹联组织在创办楹联文化城市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作活跃,成绩突出。

4、市楹联组织的财务管理合乎规范,账目清楚。

四、楹联活动

1、征联:两年之内至少开展一次有影响的征联活动。

2、对联集成:本市对联集成的征集、编选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3、春节活动:坚持每年春节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撰写春联。

4、媒体宣传:市报及电视台等媒体能参与报道楹联文化活动。

5、创作园地:广大会员和楹联爱好者有自己的创作园地,积极开展楹联学术研讨活动。

五、标志工程

1、至少有一处标志性的楹联场所,如楹联一条街、楹联公园、楹联艺术馆、楹联展览馆、楹联旅游胜地等,并有自己的特色。

2、充分发挥楹联对于提升本地区名胜古迹文化品位的作用。创建楹联文化区、县、乡(镇)及企业等,参照此达标条件执行。

中国楹联学会

部分命名城市

2005年,阳江市荣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称号。

2005年中楹会命名运城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2010年12月6日,山东省东营市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举行,东营成为全国第十五个被授予此项荣誉的地级市。市委副书记刘曙光,省委第七巡视组组长马登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青云,副市长王吉能以及市老领导姜振邦、安家训、魏丕永等出席仪式。

2010年,寿光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称号。

2012年9月20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隆重举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雷州市成为广东省第2个“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全国县级第54个“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最佳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最佳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3)2012年12月18日,运城市荣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命名授牌大会在市委机关南风厅隆重召开,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副会长将有泉、常治国,会长助理刘太品,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赵望进、副主席马长泰及运城市委副书记董鹏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蕾,市政协副主席张冠等领导出席大会,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的各级楹联组织及创建领导组成员单位和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600余人参加了大会。

5月18日,记者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上获悉,广元市成功创建成“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成为地级市中全国第9个、四川省第1个获得“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的城市。[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