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

战俘

中文名 战俘
定义 战争中,另外一方活捉并未处死
目录导航

解释

战俘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

战争或武装冲突中被交战对方所俘获的合法交战人员。

对战俘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详细规定的国际公约有:

1929年的《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 日内瓦公约》,

1977年《关于1949年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等。

上述公约中规定合法交战人员包括参战的军人,志愿部队人员,游击队员,民兵,及其他因战争原因而遭受拘留的人员。

待遇原则

拘留国应对战俘负责,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不得 虐待和侮辱;不得作为 人质,不得损害个人尊严。

不得没收战俘的私人财物。

战俘的住宿、饮食、医疗卫生应得到保障。

不得命令战俘从事危险性和屈辱性的劳动。

战俘可以拘禁,但除对违反法令的战俘适用 刑事和 纪律制裁外,不得 监禁。

战事停止后,应立即遣返,不得延误。

在任何情况下,战俘不得放弃公约所赋予的权利的一部或全部。

在一人是否具有战俘地位发生疑问时,未经主管法庭作出判决之前,享受本公约的保护。

虽然上述公约规定了对战俘的各种物质和人格尊严的保护,但在实际 战争状态中,战俘往往享受不到公约所赋予的权利,交战国双方破坏国际法关于战俘待遇的原则的规定是经常发生的。

国际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俘获了大量战俘,使得战俘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德、日法西斯在战争中虐待、残杀战俘,甚至用战俘作细菌武器实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虐待、迫害和拖延遣返战俘,都是对武装冲突法的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军队一贯奉行优待战俘的政策,在实践中历来给战俘以人道待遇。中国保护战俘的政策和实践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中国已于1952年承认并于1956年批准了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三公约》)。1983年又加入了1977年的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

题材电影

《桂河大桥》

一九四三年,日军占领下的缅甸边境,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俘参加建桥工程,可是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军官参加体力劳动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双方对峙,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尼柯尔逊等人获释。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来到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希尔兹从队长 沃顿少校那儿被迫接受了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四人突击队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墩上。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将桥的上下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另一英军士兵发生了一场争斗,被乱弹射中的尼科森阴差阳错倒在炸药引爆开关上,几声巨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飞速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壮烈牺牲。

《战地军魂》

(Stalag 17, 17号囚房,美国,1953)早期二战经典。战俘逃亡题材。二战后期号称“牢不可破”的 纳粹德国战俘集中营,美军战俘策划越狱和清除内奸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貌似没心没肺、无恶不作的反英雄人物形象。明争暗斗,其乐无穷。威廉·赫顿等主演。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大逃亡》

(The Great Escape,or Escape,第三集中营、龙虎榜、绝处逢生,美国,1963)战俘逃亡题材经典。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43年,戒备极为森严、声称“绝对不可能逃脱”的纳粹德国第三集中营,一批盟军战俘在一位美国英雄的领导下实施集体逃亡计划的故事。然而,逃出集中营的70多名战俘最终却只有几个人幸运地存活下来……自由是不屈不挠的结果。史蒂夫·麦奎因、 詹姆斯·加纳、理查德·阿滕伯勒、詹姆斯·科本等主演。

《黑狱枭雄》

(King Rat,鼠王,美国,1965)战俘逃亡题材经典。根据英国 通俗小说作家同名小说改编。战时新加坡日军战俘集中营中貌似自私自利、有“鼠王”之称的美国反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美国人 生存之道的战俘标本。乔治·西格尔等主演。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国、美国,1957)战俘题材经典。1941年,泰国 北碧府日军集中营盟军战俘被迫为日军建造桂河大桥的故事。战争中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经典标本,英国绅士遭遇日本流氓。人物形象塑造与心理刻划极为出色,英、美、日三国军官的不同风格和个性十分鲜明。影片中英军官兵用口哨吹出来的《桂河大桥进行曲》令人印象深刻。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美国电影协会(AFI)100部最惊心动魄的美国电影第58位。

《终止战火》

(To End All Wars,终结战争,英国、美国、泰国,2001)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攻占新加坡后,一批盟军战俘被送到缅甸建造死亡铁路、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求生意志、直至战火终止的故事。影片秉持的理念是:各民族只有彼此理解、宽容相待,战火才会真正终止。罗伯特·卡莱尔、 基弗·萨瑟兰等主演。

《哈特之战》

(Hart's War,哈特战争、裁决之战,美国,2002)战俘逃亡题材。战俘营中的种族歧视问题。根据美国作家同名纪实小说改编。战时的纳粹德国战俘集中营,以上校为首的美军战俘借审判谋杀案嫌疑犯分散德国纳粹注意力、实施逃亡行动的故事。布鲁斯·威利斯、 科林·法瑞尔等主演。

《海陆空大逃亡》

(The McKenzie Break,战俘营、暴动战俘营, 爱尔兰、英国,1970)战俘逃亡题材。战时 苏格兰麦肯锡英军战俘集中营德军战俘的逃亡故事。自作聪明的英军与德军战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结局则是英军“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胜利大逃亡》

(Victory,大胜利,美国,1981)战俘逃亡题材。二战末期的巴黎,一场特殊的足球赛——纳粹德国国家队对 同盟国战俘队,一场热闹非凡的盟军战俘大逃亡行动。其间,由于 球王贝利以及众多欧洲足球高手加盟扮演战俘,致使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世界足球超级明星的个人绝技大展示。

《战火纷飞》

(Raid on Rommel,奇袭 隆美尔,美国,1971)1943年的北非战场, 英德两军对垒之际,英军军官冒险将关押在德军军营的盟军战俘释放,并率领他们发动突袭的故事。 理查德·伯顿、约翰·科里考斯等主演。(笑独行按:或有混同于《沙漠之狐》者。)

《大偷袭》

(The Great Raid, 卡巴那图大营救,美国,2005)根据美国作家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重现了二战结束前夕著名的“巴坦死亡行军”,片中鼓舞尚武之气、友情、战争暴力场面样样不少。主要讲述1945年1月,年轻的亨利上校受麦克阿瑟上将指派带领第六突击队,前往菲律宾营救被困在卡巴那图战俘营的盟军战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