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字座所在的银河部分是银河最亮的段落。其中心位置:赤经12时20分,赤纬-60度。南十字座虽小,但亮星很多。α星是南天著名的亮星,又是双星,β星为2等星,此外还有亮于4等的星7颗。
座内的主要亮星十字架一(γ)、十字架二(α)、十字架三(β)及十字架四(δ)组成十字形。从这个“十”字形的一竖向下方一直划下去,直到约4倍于这一竖的长度的一点就是南天极。在北半球的低纬度处观测,这根延长线与地平线的交点基本上就是正南方。因为南天极附近没有亮星,所以十字架一及十字架二就被利用来指示方向——只把它们之间的距离伸延大约4.5倍就是南天极。这个十字在南半球和北斗在北半球同样重要。
另外,半人马座南门二及马腹一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与上述那一条伸延线的交点也会是南天极。
北半球大部分看不到此星座,只有南方几个省份才能看到它。
能观测全星座的纬度范围:北纬25度到南纬90度。
观测历史
14世纪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曾用这个星座来导航。在古希腊托勒玫时代,地中海地区原是可以看到它的,被看作是半人马的脚。由于岁差,到了现代,这一部分星空已经移向南方,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再也不能看到。
一般认为是法国的天文学家Augustin Royer于1679年首次将南十字座从半人马座中划出来设定为星座。但是在这之前,此星座就已广为人知。
NGC4755,是疏散星团,俗称“宝石箱”,也称为"κ十字星团"。是拉开耶(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1713-1762)在1751、52年间发现的,它距离地球约7500光年,当中包含约100颗恒星。肉眼看去呈现为一颗单独的4等星。
煤袋星云(TheCoalSack),为暗星云,位于α十字与十字架三之间,为一黑色楔形的微尘气体星云,距离地球400光年。在南十字座“十”字形的左下方有一片黑暗的尘埃星云,衬托在明亮的银河背景上,就好像是银河中的一个漆黑的洞穴,叫做“煤袋”,它的面积同“十”字形几乎一样大小,一直延伸到相邻的半人马座和苍蝇座。煤袋星云位于银河中,是天空上最触目的黑暗星云之一,用眼也可以轻易看到。
红色。
浅蓝色,双星,距离地球320光年,全天第13亮星。
造父变星,亮度从1.3到0.13。
南十字座(Lupus)内主要的亮星,它们大多比5视星等亮。我们将依据星座内亮星的亮度,依序以希腊字母的排列顺序命名,星座内较亮的星除了标示星座名称之外,附加上α(Alpha)、β(Beta)、γ(Gamma)、δ(Delta)、ε(Epsilon)、ζ(Zeta)、η(Eta)、θ(Theta)、ι(Iota)、κ(Kappa)、λ(Lambda)、μ(Mu)、ν(Nu)、ξ(Xi)、ο(Omicron)、π(Pi)、ρ(Rho)、σ(Sigma)、τ(Tau)、υ(Upsilon)、φ(Phi)、χ(Chi)、ψ(Psi)、ω(Omega)等标示之。并表列它们在天球上的坐标位置、亮度、与我们的距离、视觉观测大小、光度(相当于太阳的发光倍数),以及亮星发光谱线等特征资料如下表:
星名 |
赤经R.A.(时:分:秒) |
赤纬Decl.(度:分:秒) |
视星等 |
距离我们(光年) |
视大小(角秒) |
光度 |
光谱类型 |
a |
14:41:55.7 |
-47:23:17 |
2.30 |
710 |
0.005 |
4500 |
B1.5III |
b |
14:58:31.8 |
-43:08:02 |
2.68 |
350 |
0.009 |
790 |
B2III |
g |
15:35:08.3 |
-41:10:00 |
2.78 |
260 |
0.008 |
380 |
B2IV |
d |
15:21:22.2 |
-40:38:52 |
3.22 |
570 |
0.0061 |
250 |
B1.5IV |
e |
15:22:40.8 |
-44:41:22 |
3.37 |
440 |
0.009 |
655 |
B2IV-V |
z |
15:12:17.0 |
-52:05:57 |
3.4 |
176 |
0.04 |
360 |
G8III |
h |
16:00:07.2 |
-38:23:49 |
3.41 |
500 |
0.008 |
790 |
B2.5IV |
J |
16:06:35.4 |
-36:48:08 |
4.23 |
660 |
0.005 |
655 |
B2.5Vn |
i |
14:19:24.1 |
-46:03:28 |
3.55 |
370 |
0.009 |
380 |
B2.5IV |
k |
115:11:56.0 |
-48:44:16 |
3.87 |
180 |
0.01 |
865 |
B9.5Vn |
k |
215:11:57.5 |
-48:44:37 |
5.69 |
340 |
0.010 |
45 |
A3IV |
l |
15:08:50.5 |
-45:16:47 |
4.05 |
610 |
0.012 |
655 |
B3V |
m |
15:18:31.9 |
-47:52:30 |
4.27 |
260 |
0.01 |
395 |
B8V |
n |
115:22:08.2 |
-47:55:40 |
5.00 |
100 |
0.03 |
23.4 |
F8V |
x |
115:56:53.4 |
-33:57:59 |
5.37 |
130 |
0.02 |
59 |
A3V |
x |
215:56:54.1 |
-33:57:51 |
5.73 |
130 |
0.02 |
56.4 |
B9V |
o |
14:51:38.3 |
-43:34:31 |
4.32 |
570 |
0.0064 |
50 |
B5IV |
p |
115:05:07.1 |
-47:03:04 |
4.72 |
360 |
0.0091 |
25 |
B5V |
p |
215:05:07.1 |
-47:03:04 |
4.82 |
360 |
0.0091 |
20 |
B5IV |
r |
14:37:53.1 |
-49:25:32 |
4.05 |
350 |
0.0092 |
15 |
B5V |
s |
14:32:36.8 |
-50:27:25 |
4.42 |
790 |
0.0047 |
80 |
B2III |
t |
114:26:08.1 |
-45:13:17 |
4.56 |
1100 |
0.0031 |
250 |
B2IV |
t |
214:26:10.7 |
-45:22:46 |
4.3 |
538 |
0.002 |
2 |
A7VF4IV |
u |
15:24:44.8 |
-39:42:37 |
5.37 |
410 |
0.008 |
87 |
A0p |
j |
115:21:48.3 |
-36:15:41 |
3.56 |
190 |
0.014 |
100 |
K5III |
j |
215:23:09.2 |
-36:51:30 |
4.54 |
760 |
0.0046 |
55 |
B4V |
c |
15:50:57.4 |
-33:37:38 |
3.95 |
230 |
0.014 |
105 |
B9IV |
y |
115:39:45.9 |
-34:24:42 |
4.67 |
100 |
0.032 |
60 |
G8III |
y |
215:42:40.9 |
-34:42:38 |
4.75 |
440 |
0.007 |
B5V |
|
w |
15:38:03. |
-42:34:02 |
4.33 |
290 |
0.017 |
115 |
K4.5III |
星名 |
赤经R.A.(时:分:秒) |
赤纬Decl.(度:分:秒) |
视星等 |
距离我们(光年) |
视大小(角秒) |
光度 |
光谱类型 |
a |
14:41:55.7 |
-47:23:17 |
2.30 |
710 |
0.005 |
4500 |
B1.5III |
b |
14:58:31.8 |
-43:08:02 |
2.68 |
350 |
0.009 |
790 |
B2III |
g |
15:35:08.3 |
-41:10:00 |
2.78 |
260 |
0.008 |
380 |
B2IV |
d |
15:21:22.2 |
-40:38:52 |
3.22 |
570 |
0.0061 |
250 |
B1.5IV |
e |
15:22:40.8 |
-44:41:22 |
3.37 |
440 |
0.009 |
655 |
B2IV-V |
z |
15:12:17.0 |
-52:05:57 |
3.4 |
176 |
0.04 |
360 |
G8III |
h |
16:00:07.2 |
-38:23:49 |
3.41 |
500 |
0.008 |
790 |
B2.5IV |
J |
16:06:35.4 |
-36:48:08 |
4.23 |
660 |
0.005 |
655 |
B2.5Vn |
i |
14:19:24.1 |
-46:03:28 |
3.55 |
370 |
0.009 |
380 |
B2.5IV |
k |
115:11:56.0 |
-48:44:16 |
3.87 |
180 |
0.01 |
865 |
B9.5Vn |
k |
215:11:57.5 |
-48:44:37 |
5.69 |
340 |
0.010 |
45 |
A3IV |
l |
15:08:50.5 |
-45:16:47 |
4.05 |
610 |
0.012 |
655 |
B3V |
m |
15:18:31.9 |
-47:52:30 |
4.27 |
260 |
0.01 |
395 |
B8V |
n |
115:22:08.2 |
-47:55:40 |
5.00 |
100 |
0.03 |
23.4 |
F8V |
x |
115:56:53.4 |
-33:57:59 |
5.37 |
130 |
0.02 |
59 |
A3V |
x |
215:56:54.1 |
-33:57:51 |
5.73 |
130 |
0.02 |
56.4 |
B9V |
o |
14:51:38.3 |
-43:34:31 |
4.32 |
570 |
0.0064 |
50 |
B5IV |
p |
115:05:07.1 |
-47:03:04 |
4.72 |
360 |
0.0091 |
25 |
B5V |
p |
215:05:07.1 |
-47:03:04 |
4.82 |
360 |
0.0091 |
20 |
B5IV |
r |
14:37:53.1 |
-49:25:32 |
4.05 |
350 |
0.0092 |
15 |
B5V |
s |
14:32:36.8 |
-50:27:25 |
4.42 |
790 |
0.0047 |
80 |
B2III |
t |
114:26:08.1 |
-45:13:17 |
4.56 |
1100 |
0.0031 |
250 |
B2IV |
t |
214:26:10.7 |
-45:22:46 |
4.3 |
538 |
0.002 |
2 |
A7VF4IV |
u |
15:24:44.8 |
-39:42:37 |
5.37 |
410 |
0.008 |
87 |
A0p |
j |
115:21:48.3 |
-36:15:41 |
3.56 |
190 |
0.014 |
100 |
K5III |
j |
215:23:09.2 |
-36:51:30 |
4.54 |
760 |
0.0046 |
55 |
B4V |
c |
15:50:57.4 |
-33:37:38 |
3.95 |
230 |
0.014 |
105 |
B9IV |
y |
115:39:45.9 |
-34:24:42 |
4.67 |
100 |
0.032 |
60 |
G8III |
y |
215:42:40.9 |
-34:42:38 |
4.75 |
440 |
0.007 |
B5V |
|
w |
15:38:03. |
-42:34:02 |
4.33 |
290 |
0.017 |
115 |
K4.5III |
古代天文学家似乎认为南十字座的星星是半人马座的一部分,它们在三个方向上被半人马座包围。维多利亚学者RHAllen在他的《星名录》中提请人们注意关于十字的更早的传统证据。[3] 公元11世纪,古阿拉伯占星术士阿尔·伯尼注意到,从印度北纬30度处,可以看见一个南方星群,称为苏拉。正如艾伦所指出的,这可能为我们提供了设计但丁《神曲》 (14世纪初)的一个线索。在通过炼狱的入口进入南半球时,但丁宣称,"我把心神/贯注在另外一极上,我看到了/只有最初的人见过的四颗星"(《炼狱》1:22~24)。
现在南十字座的星星在北半球已经看不见了。"最初的人"是指最初的基督徒,因为在基督时代的耶路撒冷恰恰能看见十字座。但丁清楚地意识到岁差地影响,他提到的是基督死后的一个无神时代,那时南十字座已经逐渐在这个纬度消失了。南十字座并不是在所有文化中都被看做一个十字架,在澳洲中部这些星星被称为“鹰之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