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盖隆王朝(立陶宛语:Jogailaičiai;波兰文:Jagiellonowie),又译亚盖洛王朝、雅吉龙王朝,是一个源自立陶宛大公的格迪米纳斯王朝的中欧王朝,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曾经统治今日的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加里宁格勒,以及部份的俄罗斯、匈牙利、捷克及斯洛伐克。
王朝的成员曾经是以下国家的君主:
立陶宛大公国 (1377年–1392年 及 1440年–1572年)、
波兰王国 (1386年–1572年)、
匈牙利王国 (1440年–1444年 及 1490年–1526年)
波希米亚王国 (1471年–1526年)。
由于在中世纪后期的波兰及立陶宛同时由王朝管治,所以被称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但其实两国一直要到1569年才在行政上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另外,有一位亚盖隆王朝的君主曾短暂同时管治波兰及匈牙利(1440年到1444年),另外两位曾同时统治波希米亚及匈牙利(1490年到1526年),之后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东线。(图:亚盖隆王朝的家徽)
起源
家族 徽号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名为哈布斯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流域。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罗马人民的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利希公国,旋即分封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与鲁道夫,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
鲁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后,拿骚家族的阿道夫被选举为国王,但因其与英国结盟很快遭到厌弃,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对立国王,并在1298年击败阿道夫,正式登基。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自此后虽然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腓特烈曾被选举为对立国王,并与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后的100年间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开始退缩到以奥地利为主的家族领地,并把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陆续划入治下。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称为奥地利家族。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马克西米连一世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
马克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比利时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克西米连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带入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与法兰西冲突的火种。
马克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哈布斯堡王朝正是通过联姻在欧洲的影响,使帝国的势力大大增强。